为有效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我国将全面清理不合理的出口优惠政策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仍成快速攀升的趋势,日前发布的首季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外贸顺差总计464.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3%。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商务部正在清理各个政府级别的出口优惠政策,但出口退税不在清理范围内。此举将有助制定新政策,以缓解中国面临的巨大外贸顺差。
商务部人士透露,目前商务部已经开始对全国,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各种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进行内部摸底检查。在摸底结果汇总后,商务部将作出分析,并且对不符合WTO规则、不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的政策进行全面清理。此前外界关注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一种国际通行的避免重复征税的手段,并不属于出口补贴之列,因此不在此次清理范围内。
这次清理行动也是贯彻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决定。决定指出,将“有效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清理不合理的出口优惠政策,严格对加工贸易的监管”。
而大量地方政府的政策则可能在清理之列,尤其是直接的出口奖励。各地类似的出口优惠政策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例如,某个省份某出口加工区提供的优惠政策有,每出口1美元补贴运费人民币0.1元;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每出口1美元贴息人民币2分或4分,隔年超出部分贴息加倍;出口信用保险按实缴额减半收取;根据出口业绩提供优惠土地厂房价格等。
“并不是说不可以补贴,众所周知,欧盟和美国都为自己的农业提供很多补贴。”某律师分析,“但是中国目前的很多政策表述和形式都会被人抓住把柄。”
这种麻烦其实已经“缠身”。此前美国诉中国铜版纸案,两家被调查的中国企业都被指享受中国政府的政策性贷款补贴。
其实,中国政府改变外贸政策的努力,始于2001年加入WTO之前。当时,有关部门曾清理很多不符合WTO规定的优惠政策,但“重出口、轻进口”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改变,加上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WTO法律知识,可能涉嫌违规的出口优惠政策仍然广泛存在。
优惠政策的大量存在与政府对国内产业的判断也有关系。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透露,在加入WTO前,中国政府对国际产业大范围转移的研究不足,认为中国自身产业较弱,可能会成为逆差国,因此在2001年后继续加大出口力度,导致出现很多不合理的出口优惠政策。
不可否认的是,“减顺差”遇到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抵制。第一季度经济统计数据发布后,多个出口增幅下降的省份,地方政府提出继续加大出口力度的想法。
可以想见,清理出口优惠政策工作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