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缘起 国家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已从7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联合发布的《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简称“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降低,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共计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调整力度和范围都是空前的。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有保有压”,释放出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此次政策调整虽然会增加部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会给纺织等低利润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企业调整与提高的机会,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究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企业及地方政府应如何应对?对于我省这样一个外向型经济大省来说又将产生什么影响?不妨听听专家的阐述。
平衡贸易并非出口退税率调整的主要目标,如果仅为减少顺差,鼓励进口的政策更为直接
以退税率调整引导出口结构优化
自2007年7月1日起,中国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退税率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近年来,出口退税处于经常调整的状态,这与我国贸易顺差大的情况以及国外贸易压力有密切的关系。但应当明确,平衡贸易并非出口退税率调整的主要目标,如果仅为减少顺差,鼓励进口的政策更为直接。
我国的出口结构必须提升
中国连年的出口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度很高的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或较低附加价值的中低端制成品,尤其是轻工和纺织产品或工农业初级产品。虽然现在机电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超过1/4,但也是较低层次的机电产品和“准”高新技术产品居多。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加剧了贸易不平衡,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以及国内货币政策难度加大等一系列宏观的负面效应。这表明,中国的出口结构迫切需要提升。
就我国出口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而言,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便宜,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产品的升级换代缓慢,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商品大量存在于国际市场,一方面引起国内厂商的恶性竞争,无法体现中国劳动力的正常价值,另一方面也容易给人倾销的感觉,引发国际经济摩擦。
发挥出口退税率调整在提升出口产品结构中的导向作用
出口退税率调整将在出口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表现在:
1.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能耗居高不下、环境压力加大的状态,下调“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退税,迫使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如水泥、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的出口,抑制相关产业继续扩大。
2.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3.出口退税率下调,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意味着我国将逐步停止对外国使用我国资源进行补贴,将有利于减少我国在这些产品上的贸易顺差,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向低资源消耗和高附加值升级。
4.出口退税率下调,相关出口商品的成本则会增加,缩小了所涉产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促使出口企业进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同时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不断升级。技术创新大多具有高效低耗、较少影响环境的特点,因而可以提高效益,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要素的最佳组合,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5.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技术创新是有别于价格竞争的出口扩张方式,这种方式无须采取低价竞销策略,大大减少了受到反倾销指控的可能。
出口持续增长的根本在于技术创新
出口退税率调整的目标在于调整出口结构,尽管出口退税率调整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加上政策适应期比较短,短期内很可能会使一些企业难以应对,但这是经济调整必须的代价。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对于资源性、高能耗的产品,调低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退税,限制其出口;同时鼓励机电以及高新技术等产品出口。所以从总体上看,出口退税率调整不会对正常的外贸出口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重要的是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出口企业必须有一个迅速的漂亮的转身,以适应我国出口结构提升的趋势和要求。
外贸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大研发投资,鼓励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尤其是产品创新,赋予创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强的竞争力。包括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的引进在内的技术创新在扩大企业市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增加企业利润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产品的高附加值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竞争的主流。创新需要相应的投入,人才和研发支出应当纳入企业战略。政府政策也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提供出口激励程度的一个依据,鼓励更多的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从长远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反映出出口产品结构提升的导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有助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我省经济正面意义大于负面影响
外向型经济是广东经济的一大特征,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使广东对国家外经贸政策的调整十分敏感。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幅度大,涉及面宽,不可避免地会使广东经济受到多重影响。
微观层面:部分行业短期内会陷入利润困境
从微观层面看,部分产业受退税率下调的影响,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广东省内受影响较大的产业包括纺织服装业、皮革及相关制品行业、塑料制品业、家具行业、石材及陶瓷行业、水泥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行业等。上述这些行业的产品在广东均属于大宗出口商品,其中部分行业利润空间本来就比较小,有些行业甚至仅仅靠退税来维持微薄的利润,因此下调退税率将使其受到较大的冲击。受退税率下调冲击大的行业可能会出现一次“洗牌”过程,这些行业内的一些中小出口公司基础较弱,多年来靠压价竞销,其利润仅限于若干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退税率下调将使他们首先出局。
企业应尽早实现从出口数量导向向出口效益导向的转变
对于在这次退税率下调中受到较大影响的企业,首先应当认识到这次政策调整的导向意义,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战略上看,企业应当顺势而为,走高档、精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路线,尽早实现出口数量导向向出口效益导向的转变。
从战术上看,企业仍然有很多途径可以转移政策造成的损失。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比较小,则可以通过适当调高产品价格的方法弥补退税率降低的损失,而产品价格调高的同时如果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则其国际竞争力并不会因此而下降。如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比较大,则企业可以寻求更多内销,通过内销来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并化解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两条道路都无法走通,则意味着企业必须做长远打算,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
宏观层面: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信号意义,不会对我省经济带来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虽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会对广东部分产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广东出口增长速度可能减缓,但从整体来看,此次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信号意义,并不会对广东经济带来太多实质性的负面影响。首先从广东的出口商品结构上来看,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占绝对大的比重,2006年广东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5%,出口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产品共有380多种(其出口额占广东省出口总额的80%以上),这些产品基本上都属于电子和信息产品。而这次退税率下调目录中,很少涉及到电子、信息产品和机电产品。其次,从贸易方式上看,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额仍占出口总额的70%,而根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部分采取“不征不退”的原则,进料加工中涉及到的退税比例也很小。因此,广东企业出口中受出口退税影响的程度要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再次,广东省多数“两高一资”企业及其他出口企业对于政府调低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早有预期,心理上已有准备,行动上亦有前瞻性的应对措施,提前化解了政策的冲击力。
长远来看,调整对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更多正面意义
从长远来看,降低出口退税率对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更多正面意义。如果说降低退税率是一次产业大洗牌,那么广东企业一定是胜出者。因为广东企业的素质整体上要高于其他地区。从这个角度来说,退税政策调整更多的属利好因素。
如果这一政策的实施能够减少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对广东来说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为近年来,广东是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地区,广东企业饱受国外反倾销诉讼之苦。这次退税率下调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取向就是要减少因产品价格过低造成的贸易摩擦,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和良性竞争的环境。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政府一系列贸易政策的实施,会使我国贸易失衡的状况得到缓解,有可能会在较大程度上解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全面的和长远的。对于广东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大省来说,较低的本币汇率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使经济增长获得持久的驱动力。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
长远意义在于增强广东自主创新能力
广东是我国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的省份,2006年广东省该指标为157%;广东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省份,2006年广东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1%;另外,2006年广东省外贸顺差高达766.8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43%。因此,可以预期,此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将对我省的外贸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将对我省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但是由于政策设计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表明了国家对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态度,因此本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广东出口结构的影响程度将大于对出口总额的影响程度,同时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
调整出口退税率对我省出口结构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出口总额的影响程度
首先,由于广东省出口商品中“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所占比重比较小,因此本次取消的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对抑制广东出口总额快速增长的作用比较小;只是近年来广东省的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原料的出口增长比较迅速,因此这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其次,本次政策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对抑制广东出口总额快速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纺织、服装、鞋帽类、家具、玩具、旅行用品及箱包、陶瓷、玻璃制品等传统优势出口商品将受到更大程度的冲击,摩托车、自行车、缝纫机等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将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第三,就出口产品类型而言,本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出口产品带来的冲击将大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出口产品;对于出口附加值与利润率较低的出口产品带来的冲击将大于出口附加值与利润率较高的出口产品。
第四,就企业而言,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出口额占销售收入比重较大的企业带来的冲击将大于出口额占销售收入比重较小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或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为主的企业。
企业应对之策:降低运营成本、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面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顺应新的政策要求,积极应对方为上策。
具体对策,一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尽量降低运营成本。因为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压缩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应尽可能把降低成本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将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二是要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削减“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逐步增强自生创新能力,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型,全方位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多种贸易形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开拓国际市场。
从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的外经贸政策与产业结构转型
总而言之,短期而言,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降低我省出口的增长速度并部分缓解贸易摩擦日益增长的压力,长期而言将加速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型。应该说这种调整与转型从长期看是有利的。因为近年来我省外贸与外商直接投资的飞速增长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外贸顺差快速增长使得出口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贸易摩擦频繁化、常态化时代,给我省外贸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出口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仍然体现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但这些行业的快速扩容不仅难以彻底解决我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还有可能使我省的产业结构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长期固化这样一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
因此,对广东而言,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更长远意义在于,从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的外经贸政策与产业结构转型。如何利用此次政策设计中的区别对待原则,加快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加速淘汰“两高一资”的产品、企业与产业,有效促进传统优势产品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全面增强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广东省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界与学术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出口创汇最重要支持工具的功效已告完结,但作为一项符合WTO规则的国际惯例,其借助国际需求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宏观资源转化效益的功能将长期存在
出口退税政策的功效已根本改变
最近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官方的意图和调整的内容来看,直指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和外贸摩擦等问题。自1985年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我国已经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10次较大的调整。从这次目的明确的调整,我们可得出什么启示呢?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出口创汇最重要支持工具的功效已告完结
出口退税政策设立之初,目的在于鼓励出口,甚至压抑内需,全然不顾及资源转换效率,不惜代价全力推进出口换汇,以配合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盈余国家,并且国内经济部分地由于外汇顺差过大引发了流动性过剩问题。从外汇短缺到外汇过剩,是不同层次的两个矛盾问题。显然,为解决外汇短缺而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出口创汇最重要支持工具的功效已告完结,但作为一项符合WTO规则的国际惯例,其借助国际需求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宏观资源转化效益的功能将长期存在。
凸显构建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型经济的政策意图
此次对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短期内将有效地抑制外汇顺差增长过快、过猛的势头,缓解国际贸易摩擦,为我国争取一个相对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从中、长期来看,借助国际市场需求力量,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我国产业结构,构建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型经济,政策意图十分明显。此次政策调整力度前所未有,时间距上次大规模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不到一年,调整涉及面广,并且未像上次调整那样给企业预留三个月的过渡期。政府痛下决心提升出口商品结构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两高一资”的出口模式已难以为继,须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出口退税税率的不断下降,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对我国而言,建立在低成本(主要是较低的工资和资源成本)、高耗费和大量挤占国际市场份额基础之上的出口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借此机会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发掘新的利益来源,在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新的比较利益。我们要大力削减“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鼓励知识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劳力吸纳型制造业发展,鼓励其占据国际市场。从公布的出口退税税率调整指标来看,“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还有下调的空间、甚至存在完全取消的可能。随着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很有可能逐步取消大多数产品的出口退税,仅保留对于高科技产品、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等少数产品的出口退税,对出口产业最终形成宏观上零税率,配合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微观上实行差别较大的出口退税税率制度。
出口导向型产业比重较大的沿海地区要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领跑地区
出口导向型产业比重较大的沿海地区,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和对传统工业改造的力度,争取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领跑地区。沿海一带作为发展我国出口产业的先行地区,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力、经验和人才,有能力也有责任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在提升出口产品结构的过程中,应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和国内资源的耗费,为内陆省份的发展让出空间。大量落后产业在沿海地区的存在,势必阻碍产业升级的步伐。
出口退税政策还需一系列政策组合的配合
下调出口退税税率,只能在短期内抑制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际贸易平衡问题,长期的外贸顺差乃至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一系列组合政策的配合。除了宏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之外,还应同时改善企业出口的组织形式,增强行业谈判能力。中国不少出口商品长期以来给外商以低价倾销的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出口企业的零散出口难抵国际寡头垄断买家的压价。外商在谈判中甚至将出口退税额算进去,出口退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对外国消费者的“补贴”,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另外,长期的低价格出口,使这些部门的人工工资难以提高,出现了出口高增长而工资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不正常现象。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