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是广东某纺织企业的车间工人,自从她在这个企业工作后,几乎没有真正地享受过假期,因为时间总是很紧张,经常需要“赶工”。但是,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让她很期待,原因是公司决定给所有的员工放三天假。
对于一个有着3000多名工人的纺织企业而言,停工三天意味着什么?也许,这个问题阿丽并不会深入考虑,却让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张一坤很头疼。
究竟这个企业面临着什么困难?
“我们生产各种针织面料,在欧美市场销售一直非常好。最近,出口退税率又下调了,利润越来越低,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张一坤说,“现在手里就压了好几单,没有办法出去,损失很大。”
惨痛的现实教训让张一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要想在逆境中生存,只有转变思维方式,有效控制生产,加大产品附加值。
利润下滑 迫使企业调整生产结构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007年一季度,整个纺织行业规模上企业产量同比均有增长,但从行业盈利能力看,全行业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为10.21%和3.26%,与2006年相比出现小幅下滑。
产量持续增长,利润却没有增加,这正是张一坤的困扰,也是很多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
“2002年以来,在产能持续扩张、出口受阻、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内外因素交困之下,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出现了持续小幅下滑的趋势,行业的整体经营形势不容乐观。”行业资深人士这样分析。
该人士认为,从企业方面来看,造成利润下滑的原因,除了在出口方面频频“碰壁”这一外因,内因则是纺织企业的生产结构出现了问题,其中,产能扩张是重点,“有些老牌纺织企业,还在以传统的模式来运营,生产的规模很大,但产品的附加值很低,这必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形成资源浪费。”
一位大型纺织企业的负责人透露,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了部分纺织企业的“暗礁”, “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盲目生产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的企业虽然意识是有了,但还没有行动起来,仍然在依靠过去的‘惯性’生产。”
他表示,虽然行业一直在提倡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但很多企业之前并不予重视。不过,由于近期节能降耗被视为行业热点,并且伴随“十一五”时期的4个约束性指标公布(即单位产值的纤维使用量降低20%;吨纤维耗水量降低20%;吨纤维耗电降低10%;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降低22%),这一现状已经开始得到改善。
“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增长方式转变,是‘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的主线。从长远来看,现在企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都是促进企业进行自我调整的动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这样指出。他还强调,在纺织企业转型过程中,生产力是第一要素,“企业要想增加经济效益,必须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
MES系统 突破生产与管理沟通瓶颈
但是,对于很多纺织企业而言,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之路并不轻松。
原因何在?行业资深人士揭开了这一谜团,由于中国是纺织制造大国,所以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纺机设备,大部分落户于中国企业,提高了纺织生产的自动化、连续化水平,但也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跟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纺织企业尽管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企业管理和生产操作脱节。
另一方面,该人士表示,在整个行业并不景气的背景下,当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完全显现,企业只有苦练“内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来增加利润。
而如何快速调整生产结构,达到资源优化,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天津纺织集团为广大纺织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据介绍,天津纺织集团企业借建设新厂的机会,为全线的进口纺纱织布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建立了全厂的监测系统,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而这一改变,主要归功于一种信息化系统——MES。
什么是MES?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迪告诉记者,MES的全称是执行制造系统,是位于企业上层ERP与底层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管理系统,“MES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快速反应的、有弹性、精细化的生产管理环境,协助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从而实现先进制造的管理要求。”
简而言之,MES是连接企业管理层和生产控制层的桥梁。吴迪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MES的作用,“如果说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王’字,ERP是上面一横,CS是下面一横,MES则是中间的一横和一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吴迪介绍道,与耳熟能详的ERP相比,MES尽管在纺织行业还比较陌生,但是行业特点更加鲜明。除了要求数据的实时性外,MES必须与生产设备紧密结合,体现生产制造管理特点。
那么,MES可以为纺织企业带来什么?“从2006年开始,MES开始在整个行业内受到关注,应有效果也初步显现。作为一种信息化集成系统,MES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形成企业管理和生产层面的统一,是纺织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好帮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