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出台的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外贸新政,令开放型经济刚刚起步的苏北地区面临一次重要考验,“政策调整对苏北外贸的影响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月2日,菠萝省政府召集苏北五市分管副市长、省市外经贸负责人座谈,共商顺应新形势,促进开放型经济升级转型、强势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特色产业优势受到挑战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苏北地区外贸进出口、吸收外资已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增幅都大大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一批特色产业的崛起,为当地开放型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板材加工业,去年出口额达到5.6亿美元,增长115%,占了全省胶合板出口的2/3。仅邳州一个市就有30余万从业人员,产品80%用来出口,出口规模超过全国的45%。
然而短期看,新税率使得苏北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受到挑战。胶合板出口退税在去年下调2个百分点基础上又降6个点,这样,每出口板材1万美元,平均利润将减少约5000元。徐州市木制品首当其冲,占受影响商品出口额的47.3%。邳州市2000多家胶合板生产及配套企业受到影响,其中1/3左右已放假或停产,利润减少约5000万元。当地外经贸人士说,下半年出口预计要减少3/5。同样,玻璃制品、玩具等也受较大影响。盐城市特色玻璃制品行业40多家企业均在调整范围,出口退税下调8个百分点,加上今年以来经营成本上升约一成,不少企业难以为继。
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苏北出口产品档次相对较低,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国家的外贸政策“组合拳”涉及苏北的均为主要出口产品,所占比重高出全省1倍左右。而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占苏北地区加工贸易出口60%的比重,也远高于全省15.8%平均水平。
劳动密集型出口项目转移变难
调整后的加工贸易政策规定,东部地区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必须按应征税款的50%实行保证金台账实转,同时不再批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新增企业开展限制类加工贸易业务。省外经贸厅人士分析,这一规定的影响对苏南主要是存量,而苏北地区则集中体现在增量上,意味着苏南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向苏北转移受到了直接制约。
目前,苏北吸纳的转移项目包括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玩具、鞋帽、箱包、化工等,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环保风险度较高行业,几乎都在此次政策调整之列。而特殊区域外限制类加工贸易业务的“关闸”,也阻隔了苏北地区将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优势的可能性。宿迁市有出口实绩招商引资企业57家,占全市出口企业数的42%,另有尚未出口和在建的出口型企业200多家,大多在调整范围。该市有关人士担心,“一些本来有意向转移的项目和外资企业,可能会由南北转移变为东西转移,选择到运营成本更低而政策更优惠的中西部地区落户,甚至会向周边国家迁移”。连云港市有的加工贸易企业受资金限制,已着手大幅削减在手订单,市外经贸局局长鲁林说,连云港利用港口发展出口型加工贸易的计划将受到影响。
走出“阵痛”迎来转型机遇
短期看,政策调整对于苏北地区是挑战、是考验,长期看则是中央政府发出调整产业结构的“强信号”。只要勇敢面对调整中的“阵痛”,“壮士断臂”谋求新的发展路径,就能变挑战为拉开差距的契机。省外经贸厅副厅长笪家祥认为,政策调整有利于苏北地区在比较高的起点上规划产业目标,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弯路,使利用外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低耗能方向发展。
苏北的板材产业,行业门槛低,产能迅速扩大,本地原料供不应求。徐州市副市长段雄指出,因为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档次较低,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越来越明显。新政出台,会对板材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推动作用。徐州市将加快创建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宿迁市副市长汤建敏表示,通过引导企业运用进口料件深加工结转、与外贸公司合作等方式,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出口加工区是连云港的独特资源,副市长凌迎兵说,要帮助进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内外销比例,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同时放大港口岸线、生态环境等差别优势,吸引符合产业政策、与地方优势资源结合程度高的投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