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组团到江浙、山东、河南等地考察纺织业,多次邀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专家到襄樊调研论证,规划建设国家级的樊西纺织工业园,酝酿出台纺织业扶持政策……今年5月以来,襄樊市决策层大动作频频,对纺织业给予了空前的关注。
与此相应,襄樊纺织产业捷报频传:去年10月,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福龙”牌高支高密纯棉坯布喜获该市纺织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称号;今年3月,襄樊市樊城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织造名城”,成为继仙桃彭场、汉川马口之后我省第三个纺织产业集群区;2006年,该市纺织工业总产值突破70亿大关,创利税3亿元,以湖北金环、际华3542、银河、新襄棉为代表的亿元纺织企业已达18家,襄樊纺织产业已甩掉10多年的“全省老二”的帽子,综合实力跃居全省首位。“这些表明,昔日闻名全国的襄樊纺织工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飘摇后终于走出低谷,再呈崛起之势!”襄樊市纺织协会主任黄本朝自豪地说,该市下一个目标,就是打造中国纺织名城!
九成企业风雨飘摇——辉煌后的沉寂
“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提起纺织业,58岁的襄棉老职工吴荣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襄樊是棉花主产区嘛,好长一段时间,全国都知道襄樊是轻纺名城!”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襄樊棉纺织印染厂,纱锭数量在省内仅次于蒲纺。此后,随着湖北化纤以及3542、3545等三线军工纺织企业纷纷落户,襄樊纺织业如虎添翼。很快,涵盖纺纱、织布、印染、化纤、服装等门类的纺织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襄樊市经委主任李德璋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襄樊纺织工业成为该市第一大支柱产业,高峰时产值达20多亿元,居全省第二,利润名列全省第一,其中襄棉上缴利税雄踞全国纺织行业榜首。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上世纪90年代,襄樊纺织企业面对转轨经济普遍“水土不服”,加之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竞争,积累多年的“计划经济综合症”暴露无遗——产权单一、机制不活、装备落后、人浮于事、包袱沉重,该市毛纺厂、绒线厂、丝织厂、纺织机械厂等接连倒闭。
“最低谷时,亏损面高达90%以上。”黄本朝慨叹说。
身为襄樊纺织业的晴雨表,襄棉的日子每况愈下。新襄棉公司副总经理魏敬介绍,襄棉从1996年开始了长达8年的亏损,亏得工资都发不出,只好变卖多年攒下的家当,好多老工人看了都直抹泪。至2003年5月,老襄棉总资产为5.4亿元,负债5.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4.4%。
改革激活一潭死水——浴火后的新生
“不改革死路一条!”历经多年痛苦的煎熬,襄樊纺织业终于在新世纪搭上了国企改制的“班车”:租、破、卖、股、“双退”(国有资本退出、国企职工身份退出),改革大刀阔斧,体制、观念的藩篱一次次被冲破。
湖北化纤集团股份制改造最早,其旗下的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是鄂西北首家上市公司,1996年就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1年7月,湖北化纤集团将29%的股权,出让给了北京泰跃集团,现在泰跃方面仍是第一大股东。
2000年,银河纺织在全省率先尝试“动态股权”,即将企业净资产折算成股份,拿出一半作为政府的“金股”,其余由管理层和职工购买,到2005年政府股份全部退出;2004年,襄棉将主要经营性资产剥离后作价1.35亿元,卖给辽宁海城中新印染有限公司,新襄棉随之呱呱坠地……
到去年底,襄樊市95%的纺织企业实行了民营化,4.5万名纺织职工彻底脱下了“国企工作服”。
改制,让该死的企业死掉了,活下来的沉疴一扫,活力迸发!
2004年改制的当年,新襄棉就一举扭转了原国企连续8年的亏损。3年间,公司投入技改资金3000多万元,产品质量、档次大幅提升,去年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纳税1700万元,今年4月跻身全省20家“优秀民营企业”之列。
近几年,湖北化纤集团的效益一直稳步攀升,去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4,其生产的粘胶帘子布、帆布居世界一流水平。其旗下的湖北金环去年出口创汇1678万美元,同比增长近80%,占全国同类企业出口量的十分之一。
人称“常青树”的银河纺织,去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人均产值接近国际水平。际华3542则瞄准高端,开发出中国名牌产品——“福龙”牌高支高密棉坯布,其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棉纺织企业20强。
盘活存量的同时,襄樊市还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延伸产业链。世界上最大的粘胶短纤维生产企业印度博拉公司,去年出资3265万美元并购襄樊的湖北经纬集团,今后5年博拉将在襄樊投资30亿元,形成15万吨粘胶短纤维的生产能力,届时襄樊将成全国最大的粘胶短纤维生产基地。
随着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大举进入,襄樊纺织业热火朝天、亮点纷呈。
在樊城区,以湖北化纤、博拉经纬为龙头的纺织、化纤、服装产业链已基本成形,共聚集了上百家纺织企业,年销售额逾50亿元;老河口的大进针织、润发纺织,宜城的雅新家纺、万众纱业,南漳的利美纺织,襄阳的安华纺织等,也都是招商而来的当地响当当的骨干企业,其中鄂韩合资的大进针织公司生产的礼仪手套,占据了韩国80%的市场份额,针织劳保手套的出口量居亚洲第一。
“襄樊纺织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形势喜人!”黄本朝评说,目前,该市纺织工业已成为仅次于汽车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共拥有棉纺锭138万枚,纺织工业总产值占该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3%左右,出口创汇占全市35%。
打造中国纺织名城——反思后的超越
比起上世纪80年代“轻纺名城”的荣耀,襄樊市纺织业此次再度崛起,并非简单的量能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是反思后谋求更高层次的超越。“往外一走,才知差距之大!”黄本朝说,今春,襄樊市组团到山东邹平县考察,看了全球棉纺织龙头企业魏桥创业集团,简直让人惊讶,“园区占地1万亩,气势恢宏,仅一家企业就有450万锭的规模,超过了襄樊市的纱锭总量!去年,魏桥集团产值达500亿元,是襄樊纺织工业的7倍多,相当于我们全省纺织工业的总量。”
打造中国纺织名城 襄樊的步子该咋迈?
“一要做品牌,二要加大创新力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杨纪朝到襄樊考察后说,面对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不利形势,襄樊必须加快纺织产业升级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加粗产业链,还要充分做好承接沿海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准备,吸引更高工艺水平、更具实力的纺织企业入驻。
而今,襄樊市决策层的思路日渐清晰,即“抓龙头、上规模、提档次、创名牌”,重点提升纺织、化纤两大优势,突破服装、印染两大瓶颈,培育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两大新的增长点,重点建设棉纺织、化纤、印染布、服装加工等四大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到2010年,襄樊市棉纺将达300万锭,布机5万台,化纤产能20万吨,印染生产线40条,服装产能6000万件套,亿元企业30家,规模以上纺织业250家,总用工量13万人,总产值150亿元。
李德璋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已决定建设功能完善、聚集力强的国家级纺织工业城——樊西纺织工业园,加快发展樊城纺织化纤工业园。目前,樊西纺织工业园已引进规模以上项目12个,引资1.2亿元,前景看好。
“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中心任务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襄樊市委书记田承忠认为,加快发展壮大纺织业,将为襄樊打造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除汽车之外的多点支撑。
襄樊纺织业的第二个春天正在来临!怀揣省域副中心梦想的襄樊人,正向着“中国纺织名城”阔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