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仕公岭,城市的东方,有一个让人既感熟悉又觉得陌生的地方。曾几何时,在人们朦胧的记忆中,这里是个贫穷落后的小乡镇。途经狭窄的324柏油老国道放眼望去,泥泞的村路,低矮的民房,脏乱的环境,破旧的村庄,间中夹杂着浓厚的禽畜味道和从家庭作坊里传出的老式机台加工螺丝的尖锐声响,委实难以让人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期间,曾因发生过农村合作基金会危机和一系列群体性上访事件,更使人们在心目中烙下了民风不好、社会不稳的不良印象。除此之外,可能只有乌屿的螃蟹、内山的龙眼和稻米的芳香,还可以在人们淡淡的回味中对城东这田园渔乡产生些许美好的向往。转眼十年,相对于浩瀚历史长河仅仅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就是这丰泽建区后的短短十年,暮然回首,城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巨变。在人们不经意间,城东人早已经踏着欢快的城市化节拍,“洗脚上田”。
回首十年,城东经历了不平凡的一段历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丰泽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街居财政负债沉重、经济发展举步为艰的困境和新旧发展模式急剧变化过程中思想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迎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春风,在激流中勇进,在逆境中奋发。经历艰辛坎坷,过程异彩纷呈,风景壮丽如画。过去的十年,街道完成了历史上第四次建制改革,度过了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时财政最为困难的时期,克服并战胜了“非典”等病灾侵袭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突破和扫除了一系列长期困扰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障碍,经济社会总体上实现了从发展滞后向追求高质量、高档次、高效益发展的质的转变。过去的十年,街道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实施“优二扩三”宏观结构调整和名牌发展战略,有效引导经济重心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生产总值以平均18%%的速度快速递增,财政总收入实现了每三年翻一翻。过去的十年,街道积极应对和承接城市东进辐射,紧紧围绕市级体育中心、第三产业新区、健康型居住新城功能定位,以各级重点建设项目为推进器,不予余力地投入到人居环境大整治和城东片区开发建设大局;以制止“违法占地、违章建筑”高压态势的持续保持和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健全完善,不断推动城市化向纵深发展,城乡上下从此旧貌换新颜。过去的十年,街道以构建和谐为宗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扎实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培育文明市民”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群众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过去的十年,街道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抓手,在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基础上,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街居干部驾驭复杂形势和抵御风险能力大幅提高,建设城东、发展城东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其中,充满了焦虑、困惑和彷徨,但更多的是坚韧、激情和豪迈。十年城东,历尽风雨,终于在时代发展洪流的推动下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泉州市中心城区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风口浪尖,终于在坚定的发展和进步中迎来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崭新时代。
触摸这十年的成果,每个数字都是沉甸甸的。虽然还谈不上翻天覆地或已经铸就辉煌,但是仅凭这一十年份酬躇满志的豪情和坚韧不拔的积攒,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每一点进步都是城东人心血的结晶,每一分成绩都是城东人智慧的精华。勤劳勇敢的城东人用自己的汗水,不仅为城东的下一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为城东的历史发展长卷谱就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篇章。
还看今朝。城东片区开发建设工地上到处彻夜灯火、机器轰鸣;高速公路、324国道、安吉路交织着新规划的市政道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城市交通网;以福建炼油厂总部、全业态购物中心、泉州海峡箱包物流城、泉州五中、泉州第一医院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发展项目纷纷抢驻。被拆迁的居民们正喜滋滋地为即将搬入高层新居而忙得热火朝天,舍弃了农具的大叔大婶们一个个当上了新兴服务业的小老板,越来越多的私人轿车开进了寻常百姓家,新一代城东儿女走出大学校堂成为了城东事业建设的开拓者,城东大地到处洋溢着一派欢天喜地的和谐景象......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并分享到了城东十年发展成就所带来的喜悦,古老的乌屿海堤默默地见证了这场从沧海,桑田,到一幢幢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的沧桑变换。啊,面对历史的巨轮,城东总是给人带来太多的惊喜和感慨。当不远的将来一座全新的现代化都市在我们的眼前巍然矗立,当2008年全国农运会的比赛主场馆闪亮登场,当城东终将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龙头的态势引领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风骚,当城东的地位和形象随着太阳的升起在城市的东方灼灼展现,那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震撼!当有一天人们还在感慨城东的先辈们开天辟地、围海造田创下的千秋功业的时候,在回首与展望之间,还有谁相信:这,就是那个地方--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