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一些媒体对PVC保鲜膜危害人体的议论颇多,有关报道反映其有毒、致癌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警觉。那么,PVC保鲜膜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蒋平平认为,仅仅是因为它含“氯”或添加增塑剂DEHA就能致癌致畸,这些说法并不是科学的,更何况PVC保鲜膜在使用方法上也大有讲究。
对于增塑剂来说,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个最大系列的品种。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品的毒害性,许多发达国家都要做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科学实验来进行验证。全世界增塑剂的年产量约有900多万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一直在增塑剂中占有主导地位,我国的比例更高,约为85%%左右。上世纪80年代起,欧盟和美国就不断有研究报道,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简称DOP)对动物具有致癌性和其他毒性。因此,欧盟、日本,首先在食品包装、医疗用品、儿童玩具及其他与人体密切接触的PVC软制品,对使用DOP、DBP等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应用领域进行限制。近几年来,对原来认为无毒的己二酸二辛酯(DEHA,简称DOA,在国家标准GB9865-2003中列为第一个、最高使用量35%%的增塑剂)通过毒理实验,发现也能使动物致癌,所以相继在许多PVC用品上被限制使用。这就是韩国、日本禁止使用含DEHA保鲜膜的原因之一。 3月15日,中国工程塑料助剂委员会专家组专家、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蒋平平,江苏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芳等有关专家约见本报记者,表达了对我国增塑剂标准滞后问题的忧虑,他们认为我国某些医用及食品包装PVC的主增塑剂仍为DOP,对于公众健康易造成危害,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对相关产品的应用领域进行严格监督,并且制定相应产品的应用标准。 PVC保鲜膜中是否一定要使用增塑剂?江苏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PVC保鲜膜中肯定要使用增塑剂,但我国的相关标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已是严重滞后。1988年订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685-88版”,经1994年、2003年2次修订,在增塑剂的使用品种和其最大使用量的规定没有变化。允许使用的10个主增塑剂中,第一个是己二酸二辛酯(即DEHA,简称DOA),后面的3个为邻苯二甲酸酯DBP、DOP、DIOP,它们的毒性都相对大于DOA。由于DOA生产成本较高,国家质检总局检测的44种PVC保鲜膜中,有12种使用的是DEHA(即DOA),而国内企业生产PVC保鲜膜用的主增塑剂为DOP、DBP,其毒性比DOA更大,所以用这种主增塑剂生产并流入市场的保鲜膜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更大。 专家们指出,保鲜膜仅是PVC制品应用的一个方面,在与医疗、生活相关的领域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就目前情况来看,仍很难用其他材料来全部取代。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应引起行业的重视,并尽快寻找新的替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