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商代理 > 品牌动态 > 阿迪达斯与奥运的80年情结

阿迪达斯与奥运的80年情结

http://china.BagsNet.com   2007-11-08  来源:新京报

 从一家不起眼的制鞋作坊发展为赫赫有名的体育产业巨头,阿迪达斯有一个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作为体育用品厂商一定要把握奥运商机。

  奥运是运动的圣宴,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绝少有一个名字能与阿迪达斯相比。从1920年诞生到现在,阿迪达斯几乎从没有与奥运擦肩而过。每次与奥运的“嫁接”,阿迪达斯都能实现在举办国及周边国家的飞速增长。

  80多年前,创业初期的阿迪达斯还只是德国一个小镇上的作坊式制鞋厂,甚至连一台皮革缝纫机都没有,所有的鞋都靠手工缝制。在1925年之前,达斯勒的工厂有12名工人,其中包括他的家人,每天只能做50双鞋。为打开销路,创始人兄弟俩想出了一个点子:让顾客免费试穿。结果1个月过后,之前免费试穿的顾客陆续上门,有的付款买鞋,有的继续定做,阿迪兄弟的鞋开始有了销路。

  这也成为阿迪达斯“市场营销”的开始。此后与奥运相关的长达80年的营销中,阿迪达斯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

  作为德国企业,阿迪达斯把德国人善于精耕细作的特点完美体现出来,尤其是在数十年的不间断合作中与奥运不断迸发出火花,不断让自己更有生命力。

  从作坊小厂到奥运“常客”;赞助13亿元成为TOP,欲借奥运在中国市场“夺金”

  192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赫若拉赫小镇上,诞生了一家小小的家族制鞋厂。制鞋厂的主人名叫阿迪·达斯勒,当时只有20岁。

  阿迪原本是一位面包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通过转卖军队的剩余物资获得了一些原始的资金,并决定投身体育产业。此前阿迪也是一名田径运动员,非常热爱体育,并热衷于创新。当时,世界上还没有“运动鞋”这个名词,他和兄弟鲁道夫(彪马的创始人)就开始研究运动时所穿的鞋子。也就是在1920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双训练用运动鞋。

  几年之后,兄弟俩成立了公司,以阿迪·达斯勒的名字为原形起名为“阿迪达斯制鞋厂”,这时候他们生产的鞋在当地已经相当有名,业务也逐步扩展。

  80年前的奥运“处女秀”

  1928年,第9届奥运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

  凭着对体育的热爱,28岁的小制鞋厂老板阿迪在知道消息后,就立即带上自己公司的样品鞋奔赴阿姆斯特丹。阿迪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有足够多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他的鞋子,凭借“阿迪达斯”鞋的品质,就会使全世界的人肯定他的产品。

  当时的奥运会还没有“赞助”的概念,各个企业都是凭借“推销”的方式来获得亮相的机会。为了把握住这一届奥运会的商机,年轻的阿迪带着同样年轻的阿迪达斯开始到处游说并做示范。经过1个月的努力,阿迪达斯跑鞋终于成为这届奥运会的比赛用鞋。

  这一次“处女”亮相,全世界的体育界人士都通过奥运会认识了阿迪达斯运动鞋,阿迪达斯公司初步打开了局面,产品开始有了出口。这之后,阿迪达斯运动鞋频频出现在运动员的脚上。

  不过,真正令阿迪达斯产品扬名世界的,却是在它第二次与奥运会结缘之时。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阿迪达斯的主场德国柏林举行。阿迪达斯公司抓住东道主厂商的优势,发明了专供短跑运动员使用的钉鞋。

  在那一届奥运会前夕,阿迪找到了极有希望夺冠的美国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并向他保证钉鞋对他的成绩肯定有利。但一开始,已是美国名将的欧文斯拒绝了橄榄枝。执著的阿迪又建议他在赛前训练中试穿。结果,欧文斯感觉很好,同意在比赛中穿阿迪达斯的钉鞋。

  赛场上,年轻的欧文斯一举拿下4枚金牌,在震惊了世界的同时,阿迪达斯随之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在体育用鞋中脱颖而出。

  成为奥运“常客”

  时光流逝,凭借着优秀的产品以及与奥运的长期合作,阿迪达斯成了奥运赞助的“常客”,一切显得顺理成章。阿迪达斯与国际奥委会、各国政府长久而良好的关系与人脉,这显然是除了资金以外,其他体育品牌无法与之争夺的优势。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阿迪达斯首次成为奥运会官方供应商,在所有夺取奖牌的选手中,有78%穿着阿迪达斯运动鞋。在1980年的莫斯科,超过80%的参赛选手穿着阿迪达斯装备。

  2004年的雅典,阿迪达斯同样是奥运官方供应商,并为总共28个奥运项目中的26项提供比赛装备。穿阿迪达斯产品的选手共摘得147金、28银和148铜。

  进入中国20多年来,身为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供应商的阿迪达斯一直保持着德国式的冷静。虽然阿迪达斯的产品在中国并不陌生,但实际上,阿迪达斯围绕赞助而进行的推广活动从未与中国直接挂钩过。

  仅从地域上来说,最近的一次应该是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当时,阿迪达斯在韩国和日本掀起了一股运动风潮,借助世界杯的影响,平时西服革履的日本人欣然穿起了球衣短裤。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赫尔伯特·海内说,这是一种成功的观念“颠覆”。根据当时的资料,阿迪达斯向韩日世界杯投入了4000万欧元,但在世界杯期间仅在日本本土,阿迪达斯就销售了100万件T恤衫和60万套日本队队服,单是这两项就带来了2000万欧元的盈利。

  正如上述所言,阿迪达斯的最直接攻势从未在中国进行过,即便是韩日世界杯,也只是间接地辐射了中国市场。“此前,中国也未能取得一些像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国际重点赛事。”阿迪达斯高层人士这样表示,之前一直没有合理的嫁接元素,直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刻,阿迪达斯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久违的大事件。

  13亿元“赢得”北京奥运

  阿迪达斯在竞争TOP资格的时候,却碰到了一个头疼的对手———李宁。

  李宁作为最有实力的本土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从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到第28届雅典奥运会,“李宁”都是中国运动员的指定领奖装备。2008年家门口的奥运会,无疑是李宁期待已久的机会。

  在奥运赞助和市场推广上,李宁的公关宣传势头一点不落下风。赞助招标并没有公开的仪式,北京奥组委也和国内外多家著名的服装品牌进行了接触。当赞助费用达到8亿元的时候,只剩下了李宁和阿迪达斯。当时,李宁的出价上限是10亿元人民币,阿迪达斯则毫不犹豫将标的追加到了13亿元人民币,结束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2005年1月24日,阿迪达斯成为北京奥组委的第七个合作伙伴,为2006年冬奥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所有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提供运动装备。北京奥运会所有的志愿者以及火炬传递手的服装,都将由阿迪达斯提供。随后,阿迪达斯与英超巨头切尔西队签约,提供10年1亿英镑的赞助,作为进军英超与耐克竞争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能够在2008年奥运会前后取得强攻战略的胜利,阿迪达斯甚至准备了一支包括全球和本地专家的阿迪达斯专业团队,专门为北京奥运会工作。

  根据赫尔伯特·海内的预计,到2010年之前,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品牌专卖店将扩张到5000家,分布国内500个城市,在中国的销售总额达到10亿欧元。“我们有信心能在中国市场成为排名第一的品牌。”

  本期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田丛

  ■ 营销故事

  体育明星的那些“梦想”

  “我叫大卫·贝克汉姆,这是我的故事……”

  今年起,阿迪达斯“明星运动员”系列广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阿迪达斯的口号是“没有不可能”,全球30多位知名运动员讲述了自己“没有不可能”的故事。

  除了家喻户晓的贝克汉姆,还有NBA明星阿里纳斯,以及中国的马晓旭、彭帅。每个故事都以平实的视角阐释主题,观众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在接受着阿迪达斯的品牌内涵。他们用笔,亲手绘制出图画与文字,讲述各自成长历程中如何战胜“不可能”的人生故事,激励普通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彭帅的故事非常有吸引力:画面上,一个卡通小姑娘,正在用网球拍掂着一颗红心,神情痛苦迷惘。原来,彭帅的心脏有问题,但她热爱网球,如何在健康和事业之间取舍?紧接着一连串的画面,是她经过彷徨、坚定信念、获得成功的过程,最后定格在一行醒目的红色字体上,“相信自己,跟着你的心走”。

  除了“故事”广告片,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近3000个阿迪达斯专卖店,分享、体验阿迪达斯为奥运特制的产品。这些产品印有奥运会标志和阿迪达斯LOGO,阿迪达斯是惟一一个可以在北京奥运会特许运动服装产品上印有自己LOGO的企业。




  Google提供的广告

  相关文章
 • 奥康联手奥运 王振滔携手王军霞 2007-11-05 09:31:29
 • 奥运特许产品陆续推出---杂物袋 2007-10-24 09:57:32
 • 奥运特许商品走俏深圳 2007-10-24 09:48:34
 • 从奥康圆梦行动看奥运营销---中国企业的商业盛宴 2007-10-19 10:04:11
 • 奥运营销,为什么做不大? 2007-10-16 11:50:30
 • 11款奥运新品开始限量发售 2007-10-15 10:15:31
 • 被异化的奥运营销 理智离现实到底有多远? 2007-10-06 10:57:18
 • 美丽的奥运营销 2007-09-22 10:36:18
 • 参与奥运是一种责任 2007-09-22 10:32:29
 • 箱包等奥运会特许商品计划 正式启动 2007-09-20 11:24:01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查看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 招纳贤才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站点地图 | 帮助中心
中国箱包网(BagsNet中国)   ©2003-2007   免责声明   粤ICP 05015913
客户服务热线:0755-82267193  82267393  82266655  传真:0755-82267393       邮箱:china#bagsnet.com
全球BagsNet :中国站 | 国际站 | 台湾区站 | 英国站 | 美国站 | 意大利站 | 德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