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浙江民企样板飞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跃),被曝处于破产边缘而占据了国内财经媒体产经报道的头题,细读报道,处于职业的体会,本人对民企生存的金融生态环境感慨良多。
谁是压垮飞跃的最后一根稻草?民间借贷。正是不能按时归还上亿元的民间借贷本息,无奈之下,飞跃向当地政府申请企业破产。为什么飞跃不向银行伸手求援?原来当地的金融部门看到了飞跃的危情,纷纷停止了对飞跃的“输血”。
反思飞跃能够成就台州“国宝”级企业,当地金融部门功莫大焉。据媒体报道,飞跃银行贷款达18个亿,被“深度套牢”的不仅有当地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还有异地的金融企业。应该说,正是这些金融企业帮助飞跃成就了“全球最大缝纫机厂商”的称号。
然而,飞跃能够拿到这么多金融企业的贷款,除去飞跃的名声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获得了当地知名企业的“担保”。
其实,企业之间相互担保,作为企业融资的手段,已经成为民企生存的一大 法宝。这一现象,在河南各地同样存在着,并且也同样上演着因其中一家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致使其他企业受到株连导致出现生存危机的“多米诺”现象。对此,《大河财富》曾经做过报道。
据报道,台州市之所以出手相救飞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全国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这里聚集了上千家缝纫机制造商,而飞跃作为最大的生产厂商,仅供应链上的企业就达几百家,飞跃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当地政府显然不能看着飞跃破产,因为它关乎整个台州市支柱产业。
撇开当地政府的相救不说,现在,台州市的金融企业看到飞跃危情之后,采取的办法是停止再续贷,致使飞跃不得不向民间金融融资应对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纺织制造业出口萎缩,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后的企业流资困局。
眼下,宏观经济遭遇了通货膨胀以及流动性过剩险情,政府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更多的民企像飞跃一样遇到融资困境,可以说,飞跃不会是最后一家遭遇融资难题的民企。当然,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像台州市政府那样出手相救,但是,可以想象这仍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
那么,此时,先行改善民企生存的金融生存环境就显得颇为急迫。金融企业在民企最需要“输血”的时候,对联保贷款的企业进行提前“会诊”,就显得非常必要,避免一刀切式的拒绝困难企业融资手段,寻找对症下药式的企业融资考题,也是金融企业应该思考的。
同时,民间金融的制度化发展亟待尽快规范,在为民企生存提供直接融资便利的同时,也为民间金钱健康发展指明出路。这也是政府应该抓紧做的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