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飞涨、汇率提高、订单萎缩、产品低级,这些都是合力刺破猪皮利润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政府正在考量现在的困境因素,并希望找到一条可以力挽危机的道路。
解困,似乎是瞬间出现在水头企业主面前的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后面可能细化到少开一盏灯,合并两个加工环节,组合三个“臭皮匠”智慧,拓宽四面营销渠道……而通过这些努力,水头企业是否就能获得一个上升空间?从而实现漂亮转身?
低层次竞争、信用不够、服务水平欠缺阿根廷商人眼中的水头危机
“只要市场在发展,出现这样的危机十分正常。不一样的是,这些危险在同一个时间段出现、叠加了。”阿根廷人Tosi Juan Carlos说,这么多年的中国经商经历让他感受很深。
“对外贸企业来说,长时间持续着的美元贬值严重影响了他们。”Tosi介绍,以出口阿根廷为例,从谈判到产品到达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而这3个月内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如果在美元兑人民币1:7.2的时候签了一个100万美元的单子,几个月后汇率变成了1:6.8,那么公司在这次经营中就至少损失了40万元人民币。“光这个因素就可能使生产企业完全没有利润。他和伙伴Particial经营水头的皮革长达16年,他很了解这些企业。“我们知道水头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都在加大,经济环境变坏也使企业的利润降低,但我们不会因为这些提高采购价格,否则作为经销商我们就会失去竞争力。”
“这里的皮革最大优势就是价格,工人的待遇提高使企业利润减少,企业试图提高产品价格。如果生产商加价到一定幅度使其失去优势,我们会放弃水头而选择其他地方。”Particial也说,他们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他们在税金、运费、进口费、时间等方面的压力风险也同步在增加,所以他们必须先帮助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企业必须要承担内外因素的变化,现在增加的成本必须自己消化。作为中间商,他们没有以丧失自己利润来帮助生产商的义务。”他强调说,在水头皮革皮件工艺质量没有太大提高的时候,他们不会因为生产企业遇到困难而提高他们的采购价格,他们必须要维持自己的利润。
“我们有一个皮革技改项目,最近三个月中因为寻找合作方先后联系了温州的300多家企业,其中有超过1/2人的企业愿意进一步深谈。这说明皮革企业十分渴望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Particial认为,他所接触的大部分企业主都已经意识到产品技术含量低是竞争力低下和失去市场的主要原因,实现产品向高层次发展会对企业解困有帮助。“我觉得水头企业要解决工艺改进、信用和服务水平提高三个问题。”
转行到江西、投资新行业资深皮商的转型之路
在中小型制造企业密集的临平一带,近几个月来有三百多家皮具、制鞋等企业停产。除了经济疲软的大背景外,温州水头制皮、制革等上游企业皮料涨价也是他们关停的一个重要原因。
“猪皮太贵了,企业受不了。”齐建功是杭州临平一家有着上百人规模的皮衣制造企业的负责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均从温州水头进货,当地的猪皮价格直接关系他们的生存。
“水头的企业一变,我们的生产就要跟着变。”齐建功说原材料就是他们的生命线,连续几年的成皮价格猛涨让他很头疼:他说,原料成本占皮衣成本的70%~90%。而这个原材料由450公里路外的温州水头市场控制。
7月2日,记者在温州水头镇的路上还能看到不少“老师傅皮带”的广告牌,而该公司的老总目前已经转行,于去年在江西上马了总投资过亿元的新项目。老师傅皮革有限公司老总张志强说:这几年水头开始集中整治制革企业,一批企业被关停,不找新出路不行。
整治之初张志强就开始逐渐转型,制革变成了皮件。“几乎70%以上的企业主都选择了转型和资金转投,制革业规范的同时,水头企业的生产成本亦有增加。”至于成本增加给下游企业带来的影响,他说,上游企业都已经无法应对困境面临停产时,下游企业势必会受到牵连,尤如链条结点,一点不畅,全线崩塌。上游企业材料提价,下游企业成本增加引发需能降低。而需能下降又使得上游企业提高单件产品的价格——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张志强第一时间告别了皮革行业。“水头有不少皮革企业在2006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减利,小利到零利,零利到亏损。”2007年夏天,张先生考量良久后决定进入新领域,并迅速在江西鹰潭锁定一个资源项目,当年12月,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项目正式上马。他说这也是无奈之举,从制革到皮件到资源的三四年中,如果算上所有包括设备、技术、基建、管理、营销网络投入,公司可能是亏的。“行业好时谁都不愿意变来变去,但现在,不转型不行啊。”他认为这是一种自救行为。
原料:找进口;工厂:迁越南;结算:改方式“二代皮王”的突破样本
王宣(化名)今年33岁,他对采访很谨慎。作为第二代皮件领军人物,他不仅针对从原料到汇率等一系列瓶颈提前作出了预判,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干粮“过冬”。他说相对而言,去年近300万元的利润会使这个“冬天”过得比较平稳。记者突然意识到,他的这些经验,或可成为许多面对困境企业的解困样本。
“2007年初就开始到处找便宜的皮料。”当年,王宣和他的采购军团几乎跑遍了浙江、四川、河北、河南等地,甚至还飞到过韩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总体而言,进口的皮料要比国内便宜10%~20%。”去年上半年他几乎都在找皮料,总采购额超过了300万美元。“以美元结算的方式使得公司从人民币升值上得到了额外利润。”
“用工成本增加是所有企业主共同面临的,去年下半年我们集中精力把加工总部搬迁到了越南。”他说当地的雇员也多用美金来结算工资,待遇也比水头要低15%。“汇率变化压力不小,办法也不多。”王正在考虑改进结算方式。“TT(电汇)结算、信用证和DP(付款交单)结算可能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目前公司已经有至少60%的业务取消了DA(承兑交单)结算。”
“管理上要加强,浪费要降下来,但关键还是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建立新的销售渠道。”王宣知道第一代皮王的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研发自己的品牌或和大品牌共同拓展势在必然。王在去年7月追加了600万元投资扩大企业规模之前就已经和一家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签定了协议——除品牌共有外,王宣还能拿到35%的销售利润。“公司经技改后的自有品牌产品目前已经在越南和巴西两地成立了专门的销售公司,正在铺陈的网络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他预计,海外销售公司的成立将会直接获得以前由中间商提走的20%~30%的利润。
可能正是王宣的多种准备和预判,在水头大部分皮革皮件企业艰难经营的去年,他还能实现数百万元的利润,而目前仍存放在仓库中的大量原料所能带给他的利润会更加巨大。
内提高、走出去、资金转投教授的解困药方
“内提高、走出去、资金转投是目前水头皮革企业可参考的三条道路。”一直关注中国皮革城发展的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一力开出药方。
“现在他们的困境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是目前普遍遇到的经济困境的一个缩影。”张一力,关注温州民营经济30余年。他认为,表面看是一个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苦痛,究其实质是一个劳动力密集、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创新的问题。
水头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较早的地方,“顺风满帆时,低级产业的问题被局部埋藏,一遇宏观调控和经济环境变化便无所适从。”张教授说。企业困境非朝夕造成,积重难返,解决生存现在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只有先生存下来,企业才有拨云见日的可能。
“就目前而言,企业可参考的三条道路是内提高、走出去、资金转投。”内部的提高包括管理降成本、技改出高利;走出去的做法是一种降低土地使用金和人工工资的立竿见影的做法;而资金转投,严格来说不是企业解困,而只能是解救资金的方法。
记者也从温州商会了解到,这种解救资金的做法已经有多人效仿:仅山西省60%中小煤矿的经营权掌握在温州人手中,其2000万吨/年的煤炭产量占山西煤炭年总产量的4.5%,这些矿主中有三成以上是水头镇人。“当初的冒险一搏的方法已经不管用,关键是要选择一条更适合水头发展的路子,毕竟这个解困期至少需要5~10年。”
扎根当地,寻找新的比较优势、提升服务和品牌营销是一个升级方向;需转变观念,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更多关注核心价值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是另一个补充。他特别提到,第一代和第二代皮王的思维结合会激发诸多经营火花。“通过第一代皮革人的打拼,资金积累、销售网络都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而通过第二代人国际信息掌握分析、生产理念和资金运作,企业很可能在‘过槛’时更顺利。”
“中小规模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剩下的必须更好,必须更有竞争力。否则,一旦这些领头企业也关闭,消失的则是一个行业。”
水头皮革曾经如日中天,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并不是“温州特色”,而是很多地方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共同遭遇的尴尬。中小企业因为缺少资金、技术人才和销售网络,只能接受淡出市场的结局——10万元投资1年赚100万元,不是因为项目好,更不是因为管理先进,而是在以失去环境为代价——这样的企业,势必是要被淘汰的,这个群体现在已经消失在了“减鼓之战”中。
企业已经施展浑身解数,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搏一个将来。《西游记》中西海龙王三太子敖菁被观音点化成白龙马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道重生。希望水头的皮革企业能如白龙马一样奋蹄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