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东阳市千祥镇退休干部陈式琮
感言:“这是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千祥镇能有今天如此发达的箱包产业,应当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应当归功于千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昨天下午,在东阳市千祥镇,该镇退休干部陈式琮告诉记者。而当地人都说,他是第一个把千祥一带箱包企业搞起来的人,功不可没。
陈式琮今年已是80岁高龄,但看上去显得很精神,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年轻时的老陈热爱工作,有胆有识,敢作敢为。上世纪70年代末,陈式琮任东阳市千祥区三联公社的党委副书记,分管农业生产。这位来自磐安山区农民的儿子,对农村的情况很熟悉,特别关心农民的生活。通过深入农户调查研究,陈式琮发现仅靠农业生产,山区农民要过好日子比较困难,应该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想办法发展副业生产。于是,他从宁波专门请来了一位师傅,到三联公社筹办童鞋厂,但是不知为何,童鞋销路就是打不开,这让老陈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志对此也不理解,说他一个分管农业的副书记,热心于办厂,是“不务正业”,瞎折腾。
一次,为了买改田造地工程需要的炸药,陈式琮来到衢州采购。他买好炸药后,人走在衢州街头,心却还系着被人看成是“不务正业”的童鞋厂。老陈在衢州发现,用人造革制的皮袋很受人们青睐,他觉得让童鞋厂做这皮袋应该没问题。于是当机立断,自己掏钱,买回了一箱共6只人造革制的皮袋。
回到三联后,陈式琮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做童鞋的宁波师傅,让他留下一只皮袋做样品,其他5只全部拆开解剖分析,照样制作。皮袋做出来后,陈式琮又带着皮袋的样品,跑进城里,找到当年的东阳县百货公司,要求帮忙代销,得到了东阳县百货公司的支持。三联公社的社办企业三联皮袋厂就这样办起来了,成为了千祥区乃至整个东阳最早的皮具箱包企业。
“在那个年代,我只想着如何为公社增加收入,为农民提高收入,绝对没有想到这不起眼的小小的皮袋,我的一次‘不务正业’会成就一个大产业,给千祥经济发展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陈式琮说,由于适销对路,三联皮袋厂的生产势头越来越好,业务越来越多,后来造了十几间厂房,这让附近千祥五金厂的领导都心动了,他们派人悄悄地来到三联皮袋厂考察,了解皮袋生产的工艺流程,开始生产皮袋。很快,千祥当地的许多农民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箱包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千祥大地上,许多箱包企业越做越大,千祥这个原来偏僻的乡镇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箱包生产基地。目前,千祥镇箱包企业已达225家,他们生产的箱包类产品80%出口国外,光箱包这一项产值就超过了15亿元。
“其实,要说我家30年的变化就与千祥的箱包产业一样。”陈式琮说,“回想30年的历程,把皮具生产引进千祥,是我为社会做的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