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重庆国际公司董事长朱大伦十分“苦恼”:最近几个月,国际公司位于马耳他的全资子公司——马耳他莱悉服装有限公司,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由于工厂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送上门来的订单不敢再接!为此,朱大伦每天不停地开会,与团队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再投资400万—500万美元,将工厂规模扩大一倍以上。“机不可失啊!”朱大伦告诉记者。
从被人瞧不起到马耳他服装企业NO.1
马耳他,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欧盟成员国。“马耳他地理位置优越,转口贸易十分便捷。”朱大伦称,正是看中了马耳他的地理优势,1987年,重庆国际公司带着几十名重庆纺织工,在这里成立了莱悉服装有限公司,主营来料加工,注册资本金145万美元。
“当时,正是马耳他服装业的全盛时期。”朱大伦称。马耳他国土面积只有300多平方公里,竟有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数百家,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初来乍到的莱悉服装有限公司,根本没被同行放在眼里。“说实话,中国人在西方创业非常艰难。不但被同行瞧不起,那些品牌服装也不肯把订单交给我们做。”朱大伦称,为了打开局面,起步阶段的莱悉公司,什么服装都接,努力在夹缝中生存。
很快,几十名吃苦耐劳的“重庆崽儿”在马耳他站住了脚。“欧洲市场的服装更新特别快,对经销商而言,新品投放市场越快越好。快,却正是我们莱悉的优势。”朱大伦称,“订单一来,工人们就加班加点地干。经销商要求半个月出货,一般一个星期就可以发货了。”如此高效的工作速度,加上质量上严格把关,莱悉的订单越来越多,逐渐在马耳他站稳脚跟。
在此期间,马耳他的数百家服装厂却相继倒闭。2000年,已经只剩10家左右,去年,垮到只剩两三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现在,那几家服装厂也关门了。
如今,马耳他较大规模的服装生产企业只剩下莱悉一家。
危机中逆势而上 “小兄弟”向“大块头”靠拢
虽然已经是马耳他服装企业NO.1,但相比于欧洲众多“大块头”服装企业,莱悉仍然只能算是“小兄弟”。为此,在世界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的2008年,重庆国际公司逆势而为,对莱悉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技术改造,厂房规模也扩大了一倍多。截至去年底,改造全面完成。
“几万元一套的衣服,这样的高档货过去我们一向拿不到订单。但如今,这一切都改变了。”朱大伦称,金融危机后,欧洲大批服装厂倒闭,尤其是东欧国家,服装企业死伤一大片。加工厂垮掉了,但服装行业却不可能垮掉。于是,众多一线服装品牌开始四处寻找符合条件的加工厂。
而此时的莱悉,不仅在硬件上引进了最先进的设备,软件方面也增强了实力,可为服装企业提供设计、制版、裁剪、加工、销售等全套服务。“这些顶级服装品牌,在下单前,必须对加工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价,包括员工的吃住条件和文化娱乐设施等。只有在各方面达到他们的标准,才会下单。”
朱大伦说,经过认真考察,去年底以来,几十个欧洲服装一线品牌,纷纷向莱悉投来订单。“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就会影响公司信誉。现在是订单多得不敢接了。”
据了解,为了抢抓机遇,国际公司已初步决定,再追加投资400万—500万美元,将莱悉公司的年产值从目前的5000万元做到1亿—2亿元。
“重庆人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公司最可贵的财富。”朱大伦称,公司还计划在重庆招聘几十名设计、纺织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