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皮界》 > 开年行业遭遇用工荒

开年行业遭遇用工荒

http://china.BagsNet.com   2011-06-07  来源:《皮界》报

□文 潘颖

【编者按】
    新年伊始,金融危机刚刚过去,行业复苏,本该是一片大好。然而,在农历年后,另一个危机再度袭来,用工荒成为年后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中国,2.5亿农民工,我们从来不缺劳动力。那么,又是什么让制造业处境尴尬?皮界企业内,那一条条空置的生产线,究竟说明了什么?员工到底去了哪里?是什么导致了行业内,如此大规模的用工荒?
    针对产业用工问题,《皮界》报深入调查,解读用工荒。

    2008年,劳动法出台,皮界行业首现用工荒。不过,根据事态的发展和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时的用工荒,不过是一种假象。在劳动法雷厉风行之时,许多律师把亲和的目光,投到了这些城市底层的农民工身上。他们慷慨激昂,他们愤愤不平,立志要为农民工朋友们争取权益。所以,他们鼓动广大的农民工辞职、打官司,然后获得补偿。
    诚然,他们的用心是好的,且不说这补偿后的利益分成,就说那些企业主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们还真是坐立不安了。一位企业老板说,如果当时的事态发展下去,他们公司的员工都辞职索要补偿,那么,他得赔出2000多万人民币。巨额的数字,是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承受的,所以,企业主们惶惶恐恐,该签合同的签合同,该涨工资的涨工资,一番折腾下来,农民工朋友们看待遇上浮了,心里也就安定了,于是,这次的“伪用工荒”便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妥善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原材料价格上浮,订单减少,资金雄厚的企业裁减员工,苦苦支撑,基础薄弱的企业,干脆就关门大吉。造成了大量的农民工回流,在当时的情况看,用工荒,简直是个神话。
    于是,行业的老板们就掉以轻心了,谁也没把那传说中的用工荒当成一回事。毕竟,中国的劳动力,还少吗?于是,2010农历年后,用工荒,成为行业最大的问题。企业对形势估计不足
    09年下半年,行业经济好转,许多企业已经感觉到这势头,欣喜地开工、赶工。一面忙着加工,一面又深沉地审视那些订单。企业主们精明地发现:“这些怎么都是短单啊,这经济究竟有没有真的变好呢?做完手头上的,还有没有别的单呢?”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未抹去,于是,企业主们小心翼翼,在人员的招聘上,严格把关,坚持够用就好的政策,坚决不做人员储备。
    当然,企业主们的谨慎是对的。毕竟,当时的经济大环境还不明朗。小心驶得万年船,比起那些倒闭的企业,他们严谨的态度和周详处事方式,才使得他们度过危机。在那种大环境下,各个企业裁员的裁员,破产的破产,失业的农民工到处都是,这又让他们怎么能想得到用工荒呢?即便有些通晓经济形势的商场老将隐隐感觉到这个问题,但是,08年的用工荒,不是很快就解决了吗?所以,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可是,经济永远无法预料。2010年,经济形势大好,订单满天飞,员工短缺的问题,被狠狠地、彻底地暴露了出来。
    由于企业没有做人员储备,加上许多老员工回家过年后,就没有回来,导致这用工荒成为企业最大的问题。许多企业到现在,都无法组织生产线。企业面临困境。招工难,成为企业主口中出现最多的话题。

产业转移引发珠三角用工荒
    许多农民工朋友回家过年时发现,在自己家附近,就已经有了可以就业的企业,工资待遇也和在广东差不多,于是,许多人就选择了就近工作,产业的转移,使得珠三角地区用工荒严重。
    自然,经济的回升也是造成用工荒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产业转移及国家区域振兴政策的推动,使内陆地区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缩小。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到劳力输出大省,农民工不出家门,就可就业,不仅工资待遇不错,而且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广州、东莞等地工作几年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在家门口的企业因为刚转移,急需大量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员工。于是,他们打出旗号:“在外工作两年的,可以当班长,原来是班长的,来我这就是车间主任。”工资更高,待遇更好,人家不回原企业,也就很正常了。
    武汉某鞋企在东莞厚街劳务市场刊登了一则招工广告:年龄18至35岁,缝纫熟工月薪1800元至2500元,普工1500元/月,包食宿。该公司负责人称,这样的条件和东莞的平均水平已差不多,该企业200多名员工中,有20名是去年从东莞招的,现在工作都很稳定。“和东莞的企业相比,我们这边的工作时间总体要短些,招来的都是湖北籍务工者,周末有时间还能回家看看。”
    据了解,目前深圳每月最低基本工资水平为900元,广州为860元,东莞770元。然而,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较多的湖北、湖南等省份,目前待遇已明显接近珠三角。

企业文化的缺失使员工人心涣散
    针对用工荒,我们发现,一些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公司,员工很少离开。而一些缺乏文化和人文气息的企业,目前大多已陷入困境。可见,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极为重要。
    西方有一句格言,“莫在冬天砍树”。直接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重要。在经济困难时期裁员,你得到的安全的现金流;在经济困难时期不裁员,你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企合一的团队。
    企业文化是一种生活追求和人生态度的体现。只有让员工感觉到一种信任,一种友谊,一种体谅与关心,他才会心甘情愿的,不计较工资,不计较时间地为企业付出。人是有感情的,只要公司多为员工着想,一个注重知行合一的企业,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必将成为企业员工的生存方式和工作习惯,体现在员工的言行之中。而要做好企业文化,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让员工看到更多未来的希望。一些员工形容自己是一部机械式的“人肉机器”,对前途产生迷惘。实际上,一些企业在员工教育培训方面投入过少,不仅制约员工素质的提高,还让员工觉得企业对他们重视程度不够。其实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于产品的质量及企业的长期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二是应该善待老员工。我赞成一些企业“尊老”的措施。而有一些企业并没有善待年长的员工的习惯,甚至觉得他们手脚慢了,让他们“知难而退”离开企业。殊不知,年轻的员工则会将这种情况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他们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想法,结果使企业的流动性大为增加。

新一代的“80后”
    诚如著名评论家秋风所言,表面上看,民工荒与经济回暖幅度之出人意料有一定关系,但这些年来,“民工荒”已经多次出现,这一次的规模则比较大。在此背后可能存在一个结构性原因:农民工群体正在实现一次大规模的代际替换,新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相对于其父兄辈,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更有明确的权利意识,他们更敏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劳动的尊严。
    如今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外来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形象彻底地颠覆了人们对农民工的旧有认知,他们的思想言行更具个性化,不甘心和父辈一样打工,他们更注重企业和自己的发展潜力。
    照理说,“80后”敢想、敢闯、充满干劲,应该是最理想的员工,只可惜,我们60年代的老板们,思想观念没有跟上这些“80后”,他们不了解这些“80后”的员工,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也导致这些“80后”的员工大量流失。
    “80后”是激昂奋进的一代,他们不甘被埋没,不甘心一辈子打工,于是,一部分有文化、有经验、有能力的,在工作几年后,就自己当老板,还拉了一部分人走,这样,竞争更激烈了,人员的缺失,也更为严重。
    自然,这些“80后”的思维行动方式,更符合时代的脉动,在一番挣扎奋斗之后,必将涌现出一批“80后”老板,而这些人,将是现有企业主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希望所在!


  Google提供的广告

  相关文章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查看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 招纳贤才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站点地图 | 帮助中心
中国箱包网(BagsNet中国)   ©2003-2009   免责声明   粤ICP 05015913
中国箱包网服务热线:020-36322918 传真:020-36322968      邮箱:china#bagsnet.com
全球BagsNet :中国站 | 国际站 | 台湾区站 | 英国站 | 美国站 | 意大利站 | 德国站
3721中文实名 本站网络实名: 中国箱包网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本站通用网址:中国箱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