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是正月初十,广州狮岭楠宇达皮具厂的老板邵元树携妻儿,从重庆云阳老家辗转陕西岳父家后,回到了自己的皮具厂。
匆匆结束一年难得的春节休假,邵元树一直操心着两件事:一是赶回来提前招工,水涨船高的工人薪水让他这个小老板已有不小压力;二是月底抓紧到湖南郴州谈买地事宜,他打算主动出击,将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的土地便宜,工人流动性不会像这边这么大!”邵元树的设想不无道理,即使狮岭皮具行业薪酬普遍上涨,但每年工人的流动性仍在三成以上。
遇难题
办厂3年,年年招工难
13日,一场春雨淋透了广州,狮岭阳光路口的劳务市场延续火爆―――多达200家皮具箱包厂齐聚于此招聘工人,200多平方米的市场装不下,市场外人行道上都是一溜的招工企业。
如果工人有入职愿望,大多数皮具厂老板都会亲自开车来接他们去考察工厂的工作环境。邵元树和妻子也不例外,两人各开一辆东风商务车和一辆广本小轿车,贴上了“接送员工专用车”标识。
邵元树初中肄业后,1997年,他从云阳老家到广东东莞打工。依靠自己的精明和肯干,从打工仔一步步走到皮具厂小老板的位置,管理着100多位工人。
“那个时候还要托关系才能进厂打工,生怕自己被老板炒掉!”邵元树对现在的招工难表示无奈。在东莞打拼期间,邵元树先后换过三四个工厂务工,还当过出租车司机,和陕西籍老婆一起开过发廊。
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狮岭大批靠外贸订单生存的皮具企业。精明的邵元树在狮岭的劳务市场和亲戚朋友的工厂考察了8天之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上6万资金抄底皮具制造业。当年5月,邵元树先花9800元盘下一个小作坊,只有五六台旧平车(皮具加工机械)和一台旧高车(皮具加工机械)。入行一个多月,邵元树招来10多个工人,顺利完成了3万多元的订单。
此后不久,邵元树将这家小作坊盘出,自己筹资20多万另外购买设备,并搬进930多平方米的大厂房。2009年春节,邵元树经历了第一次招工难,四五十名工人一直到3月才陆续招齐。随后,邵元树又第三次搬了厂房,这次有1300多平方米,设备又增加了一部分,如果全力开工生产,工人则需要180名。
“经常招不满工人,也不能不顾成本大量涨薪水!”2010年春节过后,邵元树深刻体会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含义:如果哪家企业先招满工人开工,那么就会占得先机,不然的话,即使有利润丰厚的订单下来,也是毫无办法。
想办法
夫妻用“人情味”留人
2月15日一早,邵元树开车送7岁的儿子上学后,就将厂里的招工人员送到了狮岭劳务市场。通过三天招聘,邵元树已和妻子开车接了不下100名工人到厂参观,但最后留下来的还不到10人。
在邵元树宽敞的厂房里,35个工人稀稀拉拉地在各自岗位上工作。35台平车堆放在一起,罩上了防尘罩。邵元树告诉记者,只有在一两个月后招到足够人手,才会启用这些机器。
“每年都花大力气招人,真的还不如把人留住。”邵元树说,他的留人办法是“培育企业文化,让劳资双方充满人情味”。
邵元树能体会打工的艰辛,也特别以当时打工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为高度,打造企业文化:对夫妻打工者给予租房补贴,员工宿舍安装空调和热水器,每年一次省内旅游,中秋和元宵举办职工联欢会……
14日,西方情人节,邵元树跟一个老工人聊天,得知对方要给老婆买情人节礼物。他心头一震,让妻子马上买来三百多元的玫瑰,给工人每人发了一支。“心里时刻装着工人,他们才会对厂有家的感觉!”邵元树阐释他的用人观点。
邵元树培育的企业文化收到了效果,一些员工即使发现待遇更好的地方也不愿意挪窝。记者采访当天,有8名老员工从湖北、湖南和贵州等地赶回厂内,邵元树报销了他们的往返路费,还给每人发了一个新年开工“利是”,并安排工人当天休息,第二天才正式上班。
找出路
欲湖南办厂降人力成本
广州花都狮岭镇皮革皮具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多数企业属于自产自销,通过在火车站附近摆摊或在赶集时销售。上世纪80年代,产品开始销往广州。90年代之后逐渐开拓全国乃至世界市场,2000年以后,皮具皮革产业成为该镇乃至整个花都区的主导产业。
“以前做一个包的利润是10倍,但是现在毛利只有10%!”邵元树告诉记者,在现在人力成本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他得靠大量利润率比较高的订单维持。
有了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邵元树每月坚持开发新产品,是狮岭6000多家皮具企业中最早跟阿里巴巴深度合作的企业之一。同时还组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部门,在淘宝网上开网店以及接受网上采购订单。
可皮具行业毕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邵元树认为,劳动力资源的竞争,以后肯定要发展为行业与行业间的竞争,而不是同行业的厮拼。传统的皮具加工行业和IT电子类加工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都很大,如果哪个行业的薪水高,劳动力肯定会流向那个行业。
为了抢得劳动力资源的先机,邵元树已谋划在距狮岭6小时车程的湖南郴州购买10亩地,建成厂房,将现有的部分设备迁往当地。吸引邵元树的不仅是每亩10万元的土地价格,更是当地招商领导拍胸脯承诺的保障皮具厂建成后的招工问题。这样,劳动力问题不仅解决了,人力成本也至少下降两成。
对家乡重庆,邵元树一直保持紧密关注,2010年,他作为重庆在广东发展的企业家,被邀请到万州和云阳走访考察。起初,邵元树还打算将皮具厂开回重庆老家,但是成品返回沿海销售或出口的高昂物流成本又让他忍痛舍弃。
“我现在只是加工订单,计划还是要做品牌的!”邵元树马上将获得300万元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对未来雄心勃勃。他说,等转向品牌皮具的产销后,在单品足够的利润率保证前提下,他还是宁愿回到重庆发展。
本版稿件由本报特派记者 常宇采写
15日,广州狮岭镇楠宇达皮具厂车间内上班工人仅有二成,老板邵元树转来转去有些着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