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岭是一个神奇的小镇,弹丸之地,却拥有着皮具箱包企业8000多家,经营性商户18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据知狮岭这里的工厂大部分都是以小型加工厂的老板为主。加缪曾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无非是了解这座城市里的人怎样活着。秉承着这样的想法,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狮岭小型加工厂老板,希望通过对他们的采访与解读,能够片段式的呈现出狮岭皮具产业的生存现状。
林老板的24小时追踪
林老板是一家小型加工厂的老板,30来岁,2004年就来狮岭了,从车位到组长版房到现在开了四年的加工厂,从外形上看绝对超出了他本身的年纪,用他自已的话说就是:老皮具人!林老板一般都直接从公司或是大的工厂里拿单来做,工厂总共近20个人左右。虽身为老板,但他每天都非常忙碌,穿梭在狮岭的大街小巷。
●凌晨5:30:为工人们买菜开启一天
如果说跟访时间从凌晨5点半开始,这点还是记者预料之中的事的话,但一天的开始竟然是为工厂工人们买菜开始,就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林老板告诉记者,狮岭的小型加工厂老板非常难当,买菜没有家里人帮忙,让别人买又不放心,虚报价格不说,花了高价钱还买不到好的菜。因为现在的工人都不好伺候,饭菜不好吃会留不住工人。
●早上7:30:在车间里为工人们打杂
买菜返回到工厂的林老板又忙着去备料,分料,安排工人领料做货。本来以为之后,他能够休息一下了,没想到却是陷入了更忙碌的状况。他在生产车间里忙里忙外,折边忙不过来就去折边,冲皮忙不过来又去冲皮,五金忙不过来又去打五金,此时的车间已成为了他的战场。这些都是技术活,想帮又帮不上来,看他那么忙碌,跟访的记者只站在那里玩也不好意思,就让他给自己找个轻松的活帮他做做,他就教记者穿拉链,看似这么简单的事,干起来却非常吃力,甚至感觉更像帮倒忙的,捣腾了半天,才穿了30多条,记者感觉真心累。
●上午10:00:在厨房热火朝天的为工人们做饭
林老板在车间里忙到10点钟,就匆匆忙忙赶到厨房为工人们制作午餐,这样来厨房又成了他的战场。看他平时衣着整洁,却不曾想在这么热的天要做20来个人的大锅饭,看他熟练的挥动着锅铲,用心的做着每一个菜,汗如雨下,让人感叹万千。
●下午2:00:前往大型工厂收货款
吃完午饭的林老板持续在工厂忙碌,完全没有休息,等到午休的工人们都返回工作岗位后,就拉着跟访记者跟他出去拿货款。他的客户是一家大型工厂,他是直接从那里拿料去纯加工的。他告诉记者狮岭的加工的方式有三种:纯加工、提供三大件、包工包料。纯加工是由客户把什么都准备好,只要做成成品就好,这种加工方式的价格是最低的;提供三大件是指由客户提供面料、里布、五金材料,其它的材料都是自己去采购,采购材料的费用都包含在加工费里;包工包料是指客户直接下单给工厂,所有的材料都是由工厂自行采购,当然这是加工费用最高的加工方式。刘老板苦笑着说:加工一单下来其实也没有多少加工费,有的只有三两千块,可是就结个三两千块的货款还要看财务的心情,面对财务各种理由的拖延,还得面带微笑、心平气和的说尽好话。
●下午3:30:跟踪新订单和补料
林老板从大型工厂的财务室走出来又到外发经理室,看是否有下新单,工厂可以不可以加工生产,边聊天边看袋子。有时候是扯一些东南西北不相关的话题,哪怕有急事也要待上大半天才能离开。他说在这行混,要打理好客户之间的关系,才能生存下去,面对着一厂的人要养,必须放低身段,还不能敷衍。聊天期间厂里的工人打电话来说哪个料又差几件,哪个五金又差数。又要去仓库补完料才能回去。林老板告诉记者补料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仓库的人也有事没事的忙着,见是来补料的,都爱理不理的,心情好就马上给备好了,不然有时候只得自己去找,找到给仓管点数开单,这不是比较快的,补物料更是麻烦,开料的工人只顾着多开点料,多赚点钱,忙得差不多了才给补料,有时候只得自己剪一块料,回去照着要补的样料裁出来。
●晚上7:00:跟着工人们持续加班
林老板在外跑了一下午后又继续回到工厂帮工人们打杂。他告诉记者狮岭的小加工厂的老板都是这么当的,别看是一个老板,其实累得很,只是比打工自由,不过责任大,压力更大。20来个人等着养,只得拼命干活,多找单做,保证货源。每天还得解决各种员工遇到的问题,调解员工间产生的不和谐,处理得好就好,不好还要遭人说不是,有时候真的很难做。特别是现在的工人大部份都是90后,脾气大得很,家里又没有压力,没钱用问家里拿就好了。要管好真的不容易,不能有一点点差池。
●深夜11:00:独自在工厂里整理各种物件
工人们都离开了工厂,林老板还独自一人在工厂里忙活。他告诉记者,像现在,在车间里打杂,最后一个离开车间,回到家里还得理今天的账,总结今天的工作,明天哪些一定要忙的事情,差不多到晚上12点才能准备冲凉睡觉,就连工厂放假都最多只能睡个懒觉。到月底还要给工人们算工资,一个月忙活下来,除去开支,能剩个万把块都很不错了。自己赚的都只是管理费,不过有时候货好做,还能多赚一点。
刘老板的厂房直击
记者跟随刘老板来到他位于狮岭的喜尔好皮具厂,他告诉记者目前狮岭大部分的小型加工厂的工厂状况都跟他们一样,夫妻两人管理着一帮工人,共同经营着一个小厂。刘老板说开工厂最痛苦的就是,好不容易拿到单,招到临时工,急时出了货,每次去工厂要钱,经常被扣零头。或因质量问题被扣,有时还要不到货款,那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了。还有最烦的就是,开厂很多年,每年到头来都没什么钱,有时还不如厂里的一个高车夫妻赚得多。
记者手记
世上的事总是无巧不成书,这期狮岭小型加工厂老板的采访报道也是在各种巧合下才成文的。先是在采访包邦主的陈总时,听到陈总无意说起狮岭小型加工厂老板们觉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不知道明天怎么办,要不要做淘宝,要不要开新档口,要不要注册品牌。我脑子灵光一闪,随即就决定向陈总约稿,让他讲一讲小型加工厂老板们的生存现状。随后,在采访喜尔好皮具刘总时,得知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在三元里的两家档口都关闭了。尤其是今年,他逐步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就注册了“凯美盛”女包品牌。透过这些狮岭小型加工厂老板的讲述与思考,不难感受到狮岭皮具人的坚韧与务实,而他们品牌意识的觉醒,更是让人觉得狮岭要从“皮具制造”转变为“皮具创造”并不是那么难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