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泉州市包袋同业商会日前向泉州市政府正式提交报告,建议申报“中国包袋之都”。
据泉州市包袋同业商会秘书长陈章龙介绍,该称号的申报工作最后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皮革协会的核准。
泉州包袋同业商会会长李继祥表示,随着世界包袋行业加速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许多地区都将包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扶持,如浙江的义乌、平湖,广东东莞等地。如果泉州能申报“中国包袋之都”成功,对提升泉州包袋产业意义很大。
来自中国箱包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泉州市箱包出口额已达80亿元,主要生产运动、休闲等软包系列产品,占中国同类产品的36%、福建省的90%。
然而另一组数据也反映出了泉州包袋业的软肋,泉州包袋企业每年采购原、辅料花费50亿元,但却有近40亿元是通过跨省异地采购的。据了解,目前泉州只有少林路一带有原料供应商自发形成的小规模市场。
缺乏专业的包袋市场和包袋工业园区,对泉州包袋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制约很大。在一份“关于扶持区域总部经济发展暂行规定”的征求意见稿中,泉州市包袋同业商会建议政府尽早落实包袋物流中心的规划定点,包括一个集营销、采购、配送、信息、培训、展示及行业会所一体的平台。
“泉州的包袋行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不再仅仅是争一个名号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对泉州包袋产业链进行整合和提升。”泉州市包袋同业商会秘书长陈章龙说。
在伟士杰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宏春告诉记者,距离漳州市区不远的金峰工业区近来对泉州包袋企业“频递秋波”。
漳州市目前包袋行业的规模并不大,主要是十几年前来投资的台商创立的,但当地有关部门很看好和支持包袋产业。
“包袋行业几乎无污染,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可以解决富余劳动力,所以对方开出的条件不错,如果泉州市的包袋企业能够有规模地入驻那里,他们甚至可以为我们划出2000亩的专用地。”姚宏春说,在泉州市包袋企业中,缺少劳动用工和缺少企业扩建用地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