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由小及大、奔流赴海的尚志之举,为我们行商者提供了一个最直接的参照。
柳传志说,联想为什么能做大?的确要志存高远,想到才能做到,想都不敢想怎么做?
《基业长青》的作者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发现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基业长青的“高瞻远瞩公司”都抱有远大的志向。对它们来说,利润只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就像人体需要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但这些东西并不是生命的目的。正是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成就了这些企业。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二十多年前,北京中关村有许多和联想同时起家的计算机企业,而真正崛起的只有联想。柳传志谈到联想的成功经验时说,联想为什么能做大?的确要志存高远,想到才能做到,想都不敢想怎么做?但知难行易,过河如何过,要想得比较清楚,然后去培养自己的素质。第一个把家电企业开到美国的海尔CEO张瑞敏说,企业生存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利润,而应该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他道出了海尔人的志向和社会理想。
野心、远见、坚持、忍耐,这些词语用在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亚洲首富孙正义全传:飞得更高》中,对此更是有着细致和深入的注解。早在孙正义19岁的时候,他就写下了自己的50年计划:二十多岁时建立自己的企业;三十多岁时挣到第一个10亿美元;随后20年巩固和挑选接班人;43岁后在10年内将企业扩大10到20倍。
在他24岁的时候,也就是1981年,当他以1000万日元注册了软银(Softbank)公司的时候,在一个清晨,他搬来了一个装苹果的箱子,站了上去——因为孙正义的个子很矮,对公司的两名雇员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5年之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之内达到500亿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两个雇员惊得张大了嘴巴,他们都不相信这家公司可以挣几十亿美元,于是不久之后都弃孙正义而去了。
当孙正义先后把3.6亿美元投给了一家1分钱利润还没有实现的互联网公司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太疯狂了。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这家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了,孙正义只卖出了手中的一小部分股票,就收回了4.5亿美元。这家公司就是雅虎。
同样的野心和梦想,在一个叫吴鹰的中国人身上也演绎得淋漓尽致。
UT斯达康(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吴鹰立志创建一个世界上最优秀、最成功的华人通信公司,他经常告诫自己:“做大事就要有胸怀。”他和创业伙伴把一种在日本遭到失败并被认为是落后的通信技术PAS带到中国,却由此挖出了一座金矿。“小灵通”在短短五六年间,业务以几何的形式迅速增长,令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为之震动。吴鹰认为,一个想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必须有长远的打算和强大的竞争力。他始终坚信,运气和机遇是可以自己创造的,缺乏吃苦精神,缺少对市场的敏感性,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就别想有收获。
送走藤田田后,总裁立即驱车前往那家银行,了解藤田田存钱的情况。柜台小姐了解总裁来意后,说了这样几句话:“哦,是问藤田田先生哪。他可是我接触过的最有毅力、最有礼貌的一个年轻人。6年来,他真正做到了风雨无阻准时来这里存钱。老实说,这么严谨的人,我真是要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听完小姐介绍后,总裁大为动容,立即打通了藤田田家里的电话,告诉他住友银行可以毫无条件地支持他创建麦当劳事业。
“你会很有出息的。年轻人,好好干吧!”
志向的力量不只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一定条件下,抱负远大的人格魅力,完全可以转换成一种突破困境的生产经营要素。
立志贵在有恒。佛教有一个说法:学佛一年,佛在面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是说,初始学佛者,立下大志,要学习释迦牟尼佛慈悲救世,往往非常刻苦奋进;到了第二年,大志淡化成了小志,佛的音容形象有如远在天际间,已经不甚真切;到了第三年,小志都了无踪影,佛也就被忘到九霄云外了。
现实中有藤田田这样立志有恒的“成佛”者,更有不少人是常立大志的“流星”。
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会上狂炒所谓的“点子大王”,很多人都希望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经过岁月的沉淀,人们发现,闪亮的点子固然重要,一个人的聪明、一个企业的奇巧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以及企业要取得持久的成绩而不是暂时的喧闹,除了创意,除了战略,如果没有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执行能力,大志就成了不着边际的“空”志,自然也难以成为细流长水的“实”志。
光靠智商的闪亮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食品换飞机的奇想异举,当年的南德公司是妇孺皆知。但是南德战略更多是挂在领导人的嘴上,印在企业内部的刊物上,而没有变成南德员工的共识和行动。要说这样的企业能够成为“百年老店”恐怕只能是童话了。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也是很有知名度,不少朋友都看过。科利华公司将这本外版书引入国内,并且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广告轰炸,配合此书的发行。一时间,制造了影响,也带来了销售的佳绩。
作为国内曾经的教育软件行业的龙头企业,科利华当年在业界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公司领导人的奇想创举常常是举座皆惊,让人叹服。例如,“科利华中运网项目”将网络技术引入公路运输业,曾让大家普遍叫好。
2000年前后,全国的公路总长达126万公里,高速公路将近1万公里,公路网的覆盖面已经不低,但利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全国六百多万辆运营车辆的平均实载率只有56%,车辆返程空驶现象十分严重,除了运输业固有的传统经营模式导致运力资源浪费外,货主与车辆之间信息流不畅,导致供需双方无法建立起直接便捷的联系是一个重要原因。科利华推出的全国公路货运信息网(中运网)就是要解决这个信息问题。
中运网项目在建立后的两个月内,得到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和交通部门的专项批文。基于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以货运信息服务和货运代理为业务的全国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是根治我国货运信息不畅、车货不衔接、车辆实载率低等现状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科利华当时的设想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由10万辆会员货车和10万个会员货主组成的大型公路货运信息网系统。
这样的好事情,对振兴国家的交通运输事业和加快物流建设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企业也会有不菲的收益。
当时在哈尔滨市举行的首次项目发展大会,在运输业和货运司机中间引起不错的反响。来自哈市及近郊区县的上千名货车司机前来参会,全国地区代理中心、哈市一些大企业也派员参会。中运网也曾计划在全国100个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建立代理中心,会员司机发展大会将在全国各地城市陆续展开。
但是,科利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执行它的“中运网”计划,而是分散过多精力投放到资本市场上,一个很好的“点子”最后不了了之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好的创意,一个美好的计划要真正得以落实,而且落地生根,首先需要决策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够保证无论推行当中遇到什么困难,决策者都会不改初衷,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