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我国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实证研究》课题组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制造业(行业)竞争力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稳步提高,行业和区域发展能力继续改善,但制造业竞争力整体水平仍较低。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竞争力总体上呈“东强西弱”态势。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虽然总体较弱,但就局部领域(行业)而言,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优势甚至较强竞争力。
所谓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在市场中争夺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它集中体现为该竞争主体的产品(或劳务)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及持续扩张的能力,包括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显在竞争力表现为市场份额的大小,可通过市场占有率来表征,反映市场优势的强弱;潜在竞争力表现为市场份额持续扩张的能力,是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来的持久的获取优势地位的能力,可用竞争优势系数(即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获得的市场份额,以全国为1)来表征,反映竞争优势的强弱。
课题组研究认为,我国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总体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稳步提高,行业和区域发展能力继续改善,但制造业竞争力整体水平仍较低,而且地区间差异较大,竞争力的不平衡性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竞争力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在地域分布上,地区竞争力总体上呈“东强西弱”态势,而“东强”又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反映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后劲足,竞争力强,继续保持领跑地位。
———从综合竞争力与行业竞争力的关系看,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在大多数行业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制造业30个行业中,各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个数依次为江苏27个、山东26个、上海22个、广东21个、浙江20个。而在同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位的地区中,其行业个数依次为江苏29个、广东27个、山东26个、浙江24个、上海20个。
———在行业分布上,一是技术与资本比较密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的行业如冶金、化工、医药等竞争优势比较显著;二是我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竞争优势比较显著。
———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虽然总体较弱,但就局部领域(行业)而言,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优势甚至较强竞争力。如云南的烟草制造业(市场优势全国第一)、内蒙古的食品制造业(竞争优势全国第一)、四川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优势全国第一)等。
课题组分析认为,综合各地区市场优势与竞争优势,以全国各地区平均市场占有率和全国平均竞争优势系数为基准,可把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它们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河北、河南、福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第二类,制造业市场优势较强而竞争优势较弱的地区。只有辽宁省(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7位,竞争优势系数居全国第28位,这是由于其资产占有率7.11%远远高于市场占有率4.13%所致)。
第三类,制造业竞争优势较强而市场优势较弱的地区。
只有天津市(其竞争优势系数居全国第5位,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0位)。
第四类,制造业竞争力较弱的地区。即以上三类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其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课题组对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分析结果如下:
纺织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是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市场优势较强的地区还有广东、河北、上海。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是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市场优势较强的地区还有浙江。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是浙江、山东、江苏、河北、上海、河南。市场优势较强的地区还有广东、福建。
化学纤维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是浙江、江苏、上海。市场优势较强的地区还有山东、河南。
通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是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东、河北。市场优势较强的地区还有辽宁。
专用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是山东、江苏、广东、浙江、上海、河南。市场优势较强的地区还有辽宁、北京、河北。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是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市场优势较强的地区还有浙江。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是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市场优势较强的地区还有浙江、北京、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