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台高速运转的“出口机器”有可能显露出运行放缓迹象,但经济学家称,这一变化可能源于税收政策的调整,而非商品安全问题所致。
经济学家预计,出口增长放缓的迹象可能首先会在最早于即将公布的中国2007年7月的贸易数据中有所体现。这种预期中的变化时逢一系列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从受污染的海水养殖品到含铅量超标的儿童玩具,中国产商品召回事件在美频频曝光。
对此,经济学家们认为,这些问题对中国总体出口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毕竟涉案产品仅占中国出口商品中的一小部分。而中国出口商近几个月来纷纷赶在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生效之前大量出口的行为可能是造成7月出口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中国下调出口退税的政策于2007年7月1日生效,出口商的出口成本因此而有所增加。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迅速扩大,而出口增长放缓或有助于缩小颇具政治敏感性的贸易顺差数据。2007年6月,中国出口额比2006年同期增长27%,达1032.3亿美元,其结果是当月的贸易顺差高达269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猛增85%。外界指责中国有意将人民币汇率压制在低水平,中国商品才得以在国际市场取得不公平的价格优势。而中国政府承诺将对汇率政策进行渐进式的改革。
瑞士信贷驻香港的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预计2007年7月的贸易顺差将因为出口增长放缓而回落至“200亿美元以下”。其他指标也暗示出口在7月份开始放缓。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最新公布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的出口订单锐减。该机构副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费士维表示,订单下滑的情况表明,订单集中提前是推动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样做是出口企业为了规避7月份生效的新退税政策。
此次税收政策调整涉及增值税的退税问题。中国对包括出口在内的商品征收17%的增值税。为了避免打击出口积极性,中国与许多国家一样向出口商退还大部分的增值税,有时甚至是全额退还。但随着贸易顺差急剧扩大,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削减一大批商品的退税额。分析师指出,这促使出口商为了享受旧的退税优惠而开足马力出口。
经济学家表示,虽然近期大量曝光的中国商品安全问题会损害相关商品的出口,但不大可能对中国外贸全局造成显著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进口商难以迅速找到能替代中国的供应源。受召回事件影响的多数是食品和玩具等价值相对偏低的商品种类。据中国海关部门的统计,2007年上半年,食品和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7%。玩具和游戏用具的比重也仅有1.9%。
但是,中国商品的安全问题有可能在今后波及更多商品种类。经济学家也无法判断这个问题今后会如何发展。
但即使是现在,税收政策调整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可能也有限。预计在2007年内,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尤以机电、化工和电子产品为甚。瑞士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表示,预计中国2007年7月的贸易顺差将保持稳定。
大多数经济学家仍预测200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2500亿~3000亿美元。摩根大通驻香港经济学家王骞表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已高达1125.3亿美元,预计下半年势头依然“保持强劲”。强劲的国际需求将抵消其他可能抑制中国贸易增长的因素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