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利十年间产品出口从零发展到占销售额两成多
如何让潮流瞬息万变的欧美时装界接受来自遥远东方的面料?佛山樵利化纤织造有限公司的策略是,每年开发过百个新产品,拿到国际展会上推广,少部分受欢迎的面料才在下一季大批量生产。
“我们抢的是时间,现在就在考虑2009年的春装面料。”樵利公司总经理陈树彬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1997年成立至今,公司的出口从零起步,发展到占公司销售额的20%多。
樵利从2004年开始已连续参加三届中博会。像其他国际展会一样,公司并不指望能在中博会上拿到多大的订单,而是希望多认识些客户,借机向国内外推广自己的新产品。
陈树彬把西樵的面料企业分成三类:一是完全没有研发团队和销售网的企业,只有本地同行接了大单而自身产能又不够时才会需要这种企业做代工;二是有销售网没有研发能力,接了单后完全按客户的设计进行生产;三是研发、生产、销售都较强,以研发新产品来引领市场需求。
“为了掌握主动权,专业生产休闲时装面料的樵利当然要做第三种企业。”陈树彬说,公司组建了十多个人的研发队伍,每天都在挖空心思地想未来什么面料会流行,并设计出相应的产品。
巴黎TEXWORLD国际面料展览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辅料展览会、纽约国际流行面料展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樵利每年都要派设计师与营销人员一起去参加多个国际展会。一方面,展示新产品,以采购商的反响来判断哪些面料可能会流行,需要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看看国外同行的产品,感受国际流行趋势,为未来的设计积累灵感。
“我们赚的就是时间的钱。不断研发,不断生产,看谁跑在前面,谁能最先抓住并满足市场需求。”陈树彬如此描述行业的竞争状态。多年的努力终有回报。现在的樵利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多万米面料,其中20%多直接出口到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地,而且每年都有数种产品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流行面料”。
连续几届中博会,西樵企业都是以团队形式参展,共同打响“西樵面料”的区域品牌。身兼南海纺织行业协会会长的陈树彬解释说,面料不是终端消费品,难以在普通消费者中打响单个企业品牌,为此西樵企业决定先打响区域品牌,以此吸引采购商对西樵面料的关注。据了解,南海区政府对这种抱团参展也有财政支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到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