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国家出台的两项调控政策,使皮革行业受到正面冲击。因此,在产业发展依然增长的同时,也传出了彷徨、苦闷、犹豫和反思的声音。
近年来政策上对皮革行业的调控一直在深入发展。除了禁止进口生皮,出口半成品革或成品革的加工贸易外,生皮、生毛皮、蓝湿皮革、湿革、干革的出口退税政策也被完全取消,服装、鞋帽、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由以前的13%减低至11%,毛皮服装更是由13%降到了5%,对皮革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从福建省的测算来看,7月1日出口退税率下调之后,免抵退税额将比上年减少2631万元,免抵税额将减少1168万元。
为减轻新政影响,出口只能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专家表示,如果挺过困难期,国际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会上涨,规模较大的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会。
张淑华表示,由于面临着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今年上半年,我国皮革和鞋类进出口虽仍保持增长,但出口增幅明显回落。
面对记者提出在宏观调控中有多少企业关门转行的问题,张淑华表示,从协会调查的情况来看,关门转行的企业很少,转移到印度、印尼等国外的企业也很少,但转移到内地如江西、湖南等地的企业倒是出现了。
在会展前举办的“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许多在中国投资与做生意的国外的朋友表示,皮革行业在经过这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国家进行调控是正常的,就是要迫使这个行业走向环保和高端。因此,他们对中国市场依然非常有信心。
张淑华提醒皮革企业,要重视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因为这些政策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是为了国内产业与国际平等竞争。所以,调控是不会改变的,企业只能面对。从积极的方面来讲,调控也将促使产业转型,使整个行业从低层面向高层面发展。企业不要光拼价格,而是要力争做到以质取胜,提高高端产品的出口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