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并不愿意踏进奢侈品专卖店的大门,公司白领小张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一家中小企业工作,生活并不太阔绰的她,对于箱包奢侈品牌有着狂热的爱好与迷恋,只是几年前的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令她心有阴霾。和很多人遇到的一样,那天穿着普通的小张踏进某著名箱包门店时,立即感到自己上上下下被人“审视”了一遍。然后,心知肚明的她,知道店员们“以貌取人”,断定她没有购买能力,于是个个神色不屑爱搭不理。自此,尽管小张对于奢侈箱包的向往依然存在,但是想到那些高傲的店员,她还是习惯抬脚走进旁边的普通门店。
相信这是所有一线品牌的经销商不愿意看到的。不过,现在是解决消费者这种“奢侈品恐惧症”的好时机了:当你走进一线箱包门店时,你会觉得气定神闲,甚至会有些“受宠若惊”。
某个星期天的下午,记者穿着朴素地来到恒隆广场,针对一线箱包品牌的服务进行了一番“暗访”。首先是一楼的宝格丽门店,一进门便有店员热情地问候“你好”和眼神交接的微笑,兜一圈下来,记者看到店员和一位购买包的女士在亲切地交谈,并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在阿玛尼门店,店员礼貌地介绍自身品牌的系列产品,简洁并不繁缛,并随和地询问是否乘电梯去他们二楼的男装店转转;兰姿箱包店的店员并不尾随,只是在客人需要咨询的时候才会上前,极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人流稀少的时候,杰尼亚的店员会询问“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态度友好,顾客在试背包的时候,大部分店员都会帮助调整带长;作为全球最为顶级的箱包品牌俊思,店员小姐会以眼神接触示意尊重,然后缓慢转身去照顾旁边有意购买的顾客。
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一线品牌的箱包经销商,想知道是否经济危机的来临促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在销售服务方面下功夫。
兰姿品牌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每年会有两次员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品牌历史、产品知识、市场政策更新以及客户服务等。对他们来说,客户服务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他们希望顾客们不只来选购包款,买完就走,相反的更希望看到顾客来店中消磨时间,认识品牌,并享受购物的乐趣。
不过更多的品牌并不愿意就这个话题接受采访。一线品牌圣罗兰的相关人员就表示,因涉及过多商业敏感信息,在品牌销售服务方面将继续对媒体持保守态度,但同时也透露很多品牌的确在服务上下功夫,竞争十分激烈。其它几家品牌回复也是大同小异,他们在承认服务不断改进的同时并不愿透露太多细节。
某一线品牌店的员工路易斯小姐也证实了这一点。她告诉记者,由于经济危机,自己所在的一线品牌被迫关闭了好几家店面,这样店员们面临优胜劣汰的命运,很多“并不那么热情”的同事已经被裁掉,剩下的员工无论是否真正服务到位还是心有余悸,都“开始灿烂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