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城打造出口转内销平台 百余家外贸企业入驻将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成内销产品批发零售集散地
部分入驻的外贸企业已开始装修
进展
距离市北民生创业园青岛外贸城的开业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昨日,记者探访青岛外贸城,已进驻到外贸城准备内销产品的青岛外贸企业已达100多家,30余家企业已经开始布置自己的摊位,外贸城将被打造成一个外贸企业内销产品进行批发零售的集散地。据了解,仅外贸城将提供500个工作岗位,其中不乏经销商级别的岗位,蕴藏着商机。
市北民生创业园的总经理于保忠告诉记者,目前山东省内没有一家专门做外贸产品内销的商业项目,而青岛有数千家外贸出口企业,目前很多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走内销之路,但缺少一个这样的平台。最终市北民生创业园决定搭建起一个给外贸企业做产品内销的平台,并定名为青岛外贸城,划分为女人世界、时尚休闲、箱包世界、家纺用品等八大板块,几乎涉及到了外贸出口企业家庭用品的方方面面。
“市北民生创业园的项目经媒体公布后,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创业园洽谈项目,可见这个平台对外贸企业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据于保忠介绍,从今年2月份到现在,已经有100余家外贸出口企业来园区谈入驻,但目前对于企业的入驻已经开始了严格的筛选过程。“我们选择的企业一定是外贸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单纯的内销企业不能入驻;产品的范围也限制在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内销产品必须是批发与零售结合。”于保忠说,目前入驻企业已经确定了的企业囊括了服装、箱包、鞋帽、内衣等类,4月底开业时市民可以从外贸城挑选到大量物美价廉的内销产品。
目前外贸城另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外贸城的直接用工将达到300人,这些人主要是对接入驻的外贸企业,为外贸企业提供服务,比如一个客户看好了外贸服装的款式,要求拿出服装打板的版样,这就需要熟练的服装工;还有专业做电子商务的部门,这个部门则需要熟悉网站制作、电子商务业务的大学生等高端人才。另外,外贸城间接用工还需要200多人,这部分人是入驻企业本身经营内销业务所需要的人。”于保忠告诉记者,这些人代理销售外贸企业的产品类似于经销商,市北区政府计划从市北区的大学毕业生和困难家庭的子女中挑选这部分人,来满足外贸城亟需的人力资源问题。这也契合了市北民生创业园关注民生、提供创业就业机会的定位。
外贸企业看重群群效应
青岛外贸城搭建的平台契合了外贸企业内销的需求,也同样为市民搭建起了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出口产品的平台。昨日,记者现场探访多家外贸企业,在这些企业看来,“单兵”作战的效果比“集体”效应差得太远了。这个平台的出现让他们感到兴奋。
“这等于是把很多外贸企业集中起来,把这些产品分门别类,让市民可以在这里集中挑选,而我们企业也不再是酒香藏在深巷中,可以把内销这条路顺利趟开。”正在店内布置服装的一家外贸企业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服装都是出口到欧洲、美国的一些流行服装,这些服装放到国内市场,同样会受到顾客欢迎。
“以我们厂生产的箱包为例,这个箱包出口到国外的价格是18美金,折合人民币大约130多元人民币,但在国内市场至少要300元才能买到同类的箱包。”一名箱包出口生产企业的副总告诉记者,虽然产品物美价廉,但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开业后是否能得到市民的认可。
记者在中山路随机采访了20多名市民,他们对于青岛外贸城的成立感到兴奋,希望外贸城能办成类似即墨路901的商品城。
“一些外贸产品的确是物美价廉,我结婚前想买床上用品8件套,转遍了青岛市的商场,价格都在2000元左右,而我后来在一家出口转内销的家纺店里购买了几乎是同样款式的8件套,只花了不到1000元。”市民杨小姐告诉记者,如果外贸城集中了各种类别的出口产品肯定值得一逛。
专家:外贸产品内销质量别“打折”
“应该说外贸城给青岛的外贸企业尝试内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青岛大学社会学家孟天运告诉记者,出口产品内销也已经是很多外贸企业此前尝试的一条路,通过这个平台,市民可以购买到出口产品,但没有了国外对质量的严格把关,内销产品的质量是否打折将成为外贸城能否走远的一块“炼金石”。
政府:品牌应是出口产品内销关键
记者就青岛外贸城的成立采访了青岛外经贸局外贸处的徐处长,他认为,外贸企业产品的内销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是关键。“外贸产品内销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外贸企业确定品牌才能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徐处长认为,像即发、红领等一批企业除了做出口也同样在做内销,尝试走内销的外贸企业也应当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