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业近十年来,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化,各特色区域产业高度集聚、产业链配套完善,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面对国际市场的不利因素,皮革行业着力产品转型升级,一些领头企业不但避免了业绩下滑的窘境,更是创出了出口量不减,单价提高的佳绩。目前,中国的皮革行业已经出现了合理发展、产品升级、设计创意度提高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我国皮革产业兴起于东部沿海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皮革产业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逐步形成了以制鞋、皮具、制革等为重点的特色区域,成为我国皮革行业的中流砥柱。目前,我国的皮革特色区域超过了20个。广东惠东“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河北白沟“中国箱包之都”、“节能减排,产业升级鞋业基地—中国鞋业名城·温岭”、“环境友好型毛皮基地—中国毛皮之都·孟州桑坡”、“中国皮草科学发展示范基地·枣强”、“中国皮衣裘皮基地?佟二堡”、“产业升级——中国旅行箱包之都·平湖”、“产业升级——中国男鞋生产基地·鹤山”、“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阜新”等,这些特色区域成为提升我国皮革行业的重要力量。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皮革特色区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东部沿海省份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中部地区不断承接产业转移,出现了许多新的产业集聚区,使我国皮革产业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更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辽宁省人民政府、中国皮革协会和阜新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培育“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阜新”四方协议,四方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育示范基地。目前,阜新制革示范基地已累计签约落户企业42户,总投资达45.65亿元,其中在建企业21户。“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阜新”的培育是对制革业环保先行理念的诠释,对改变传统制革生产、促进制革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积极作用。
自2006年起,皮革行业开始了向内地的梯度有序转移,产业格局开始出现新变化。河南、江西、湖北、安徽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形成产业聚集。“往中西部走”已经成为制鞋业内多年来的热门话题。
随着产业梯度转移涌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产业基地异军突起,培养人才、调整结构、置换产能、提升产业,在承接转移中完成转型升级。1—5月,全国制鞋业行业利润总额100.66亿元,同比增长21.65%,而安徽增速遥遥领先,达287.21%。安徽宿州与中国皮革协会联手打造“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宿州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已入驻项目58家,其中整鞋生产24家,协议总投资120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41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