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对制造业的争夺战已在全球范围内打响。”媒体此前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近几年,受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制革、鞋服等制造行业订单开始转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亚洲鞋业协会调查结果也显示,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制造成本节节攀升,东南亚鞋业已抢走中国30%的订单。那么这种产业转移对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皮革行业来说,会产生什么影响?对皮革业未来发展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中国皮革协会秘书长李玉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市场规律下的正常经济现象
“产业转移是整个经济现象的一部分,经济现象必然受经济规律的支配,对待产业转移这种现象应该理性看待。”李玉中表示。
在采访中李玉中认为,东南亚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劳动力生产成本比中国东南沿海要低 所以这种转移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也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
对于目前的产业转移现象他分析说,皮革业的产业转移呈现为四种特征: 第一个是梯度型转移 。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后,受到土地因素和劳动力因素,还有当地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约,在生产再发展的过程中就会觉得很有盈利压力,所以必然逐渐地进行产业转移,这个转移是由沿海地区向西部转移、由西部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梯度型转移过程。
第二个是渐进性转移,这种转移相对于具体企业来说是有区别的,并非一窝蜂似的全部转移。一部分在东南沿海地区仍有续存优势的企业是不会转移的,一部分失去持续支撑发展因素、很快受到制约的企业是这场产业转移的主要部分。
第三是转入和转出相辅相成,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一部分不适合在东南沿海持续发展或者失去发展优势的低端产业链企业转移出去,同时一些处在产业链高端的制造企业也在转进来,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制鞋制革高端的制造产业也在向东南沿海转移。这是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经过30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生产链和生产环境,包括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研发、产业配套等这些非常好的因素,它会承接一部分高端产品再转移的过程,等于转移和承接是相辅相成的。
最后转移是有条件的,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当客观因素如生产力成本上升等部分企业无法满足这些条件时,一定会转出;而另一部分高端制造企业在拥有合理的宏观经济环境条件下,就会有转入的过程。有些制造企业先知先觉,尝试到东南亚和非洲开设工厂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企业到西班牙意大利开设工厂,但是目前,向不发达和欠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仍为主流。
在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的同时,国际高端品牌也正在把制造基地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对于这种现象,李玉中判断:“国外的大品牌过去把制造放在中国做,现在有一部分转移到欠发达国家,这对于中国皮革制造业的确会带来影响甚至损失。”
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既然低端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以及国际高端品牌制造向成本更低廉的国家转移已成为事实,那么正处于这一转折期的制造企业该怎么办?
李玉中认为,企业在低端加工生产贸易环节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弱,市场规律决定了我们不能在中低端制造阶段徘徊,这就逼迫企业要创新要转型升级,要创造自己的品牌,要增加自己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我们整个行业内在因素的改变,通过苦练内功来完成这个转变,把挑战变成机遇。
“在整个行业上来说,通过这些年与国外品牌的合作,企业在生产管理、技能培训包括设计研发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这也是继续吸引和留住国际高端制造的基础。但把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国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很大差距,打造中国自己的皮革制品品牌,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品牌文化的提升,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但,我们不能气馁。”
李玉中认为,未来中国皮革相关产业一定要有在国际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如果没有标志性品牌的树立,就不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中国就不能从皮革以及相关制品生产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到2020年,打造三到五个国际知名品牌,这将成为中国由皮革制鞋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标志。”
“挑战和机遇并存。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李玉中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