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总结回顾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30年发展成就的大型纪念活动———“1978—2008市场改变中国”已经拉开帷幕,围绕“见证历史、共享辉煌、对话传奇、同创未来”的主题,共有9项活动已经全面展开,1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纪念典礼。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次开展的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成就的大型主题活动。
“1978—2008市场改变中国”大型纪念活动的举办,不仅是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一次行业聚会,而且是对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这一商业形态的全面总结和回顾。总结30年来的发展经验和成果,探讨专业市场未来的发展之路,这无疑在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历史上具有更深刻的里程碑意义。
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带来了一个庞大的纺织服装市场需求。上世纪80年代,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主要是满足产业和消费者一般性的需求;到了90年代,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产品结构迅速升级;进入新世纪,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大量增加,这又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国内外结合的庞大需求,促进了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大发展。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纺织服装大国,有着雄厚的纺织服装产业基础,改革开放带来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生产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专业市场的繁荣;反过来,专业市场的发展又带来了制造业的兴旺,纺织服装市场与制造业二者互动,带来了整个产业的大发展。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流通和分销的市场化程度都非常高。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成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的最基本的主体动力。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仅靠市场调节还不够,在过去的30年里,各级政府都对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在推动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使之与产业很好地配合。此外,纺织服装和商业行业组织在行业引领、指导和培育等方面,也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
事实证明,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绝不是偶然的,是以上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30年来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大发展,造成了世界瞩目的一个奇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至1984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处于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当时,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方兴未艾,大量农贸市场开始恢复,一些小商品市场得到发展。著名的“汉正街”正是在那个历史阶段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1985年至1991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进入全面展开阶段。随着改革从农村转入城市,特别是价格改革全面展开,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全国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都在这一历史时期有所发展。
1992年到2000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当时,我国经济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带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带动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目前比较好的、规模比较大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如绍兴中国轻纺城、盛泽东方丝绸城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大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盲目发展、空壳市场、管理水平滞后等。从2001年到2002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各种市场规则逐渐完善,政府对市场建设形成完整规划。
从2003年至今,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外向度逐渐提高。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使我们和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一时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旧有市场,都在提档升级,而且扩大规模;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老市场的改造,也带来了硬件升级和软件提高。另外,国际大规模的采购中心转移到中国,有些市场承担了国际采购的职能,成为引领时尚的先锋。
3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在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培育纺织服装品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不仅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创业故事,而且孵化了一大批品牌企业和产品品牌,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重要的“品牌孵化器”;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市场之间、市场中商户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加速了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进步,进而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此外,专业市场也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来,亿万中国人的穿衣消费,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存在而丰富多彩。
30年来,千万创业者的财富梦想,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形态得已实现。
30年来,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30年来,价值数千亿元的产品流转,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里实现最终价值。
从路边摊档转至棚户租屋,再由“市”入“场”转到宽敞明亮的现代商厦,如今,许多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化、多功能、现代化的交易中心。
3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从最初低档、粗放、服务有限的商业业态演变成为以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为标志的新型流通商业形式。“买全球,卖全球”———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正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独具特色、闪闪发光的金色环节。 镜头1:70年代末“三不管”市场
30年前的那段日子,著名商业专家黄国雄教授正与他的百余位同事奔赴河北保定地区考察市场。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广大农村地区,自发的集市贸易逐渐恢复,在一些地方,纺织服装类专业市场也出现萌芽。然而,由于当时极“左”思想尚未得到根除,这种集市贸易受到诸多限制,当时出现的市场形式主要是夜市、鬼市、早市,大多出现在管理松弛的“三不管”地区。
针对当时出现的这种新现象,中央农村政策研究部门委托商业专家学者,赴河北保定地区,对当地出现的集市贸易和专业市场展开调研。
黄国雄教授回忆说,从当时的情况看,市场普遍规模小,条件恶劣。如白沟箱包市场的雏形最初就是在村口路边交易。他说,在如此恶劣的条件居然能出现一个专业市场,一方面说明商品交换是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村专业户、专业村的出现和兴起。当时,一些农民利用皮革下脚料,加工小皮包,拿到村口路边去卖,由于价格便宜,逐渐形成市场。著名的河北高阳棉布市场的形成也是这样,一开始是专业户把自己生产的服装拿到村口去卖,后来,工厂也把布匹拿到市场销售,就形成了布匹市场;再后来,挂钩、钮扣、装饰品等配套品也充实进来,产业链不断向两端延伸……
黄国雄教授说,由于当时人们尚未意识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兴起的重要历史意义,竟没能留下图片资料,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画外音:谈到30年前的那段历史,黄国雄教授脱口而出: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30年,就是改革的30年。的确,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正如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所言,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 镜头2:祝浩泉与四季青的那段历史
1989年10月8日,是四季青服装集团董事长祝浩泉“一辈子最难忘的一天”。
当时,杭州四季青综合市场开张8天,只有一家面包店和一家牛奶店有生意,其他店没有一点生意。于是,市场经营户纷纷要求退掉摊位。
就在祝浩泉和市场工作人员忍着泪水给经营户办理退摊位手续的时候,来了一位温州人,要求租下所有的摊位,做服装市场。
虽然没有答应对方的要求,但祝浩泉由此触发了他扭转残局的灵感———把市场做成服装市场。
祝浩泉找到当地工商局、税务局的负责人,请他们出主意,还考察了温州、义乌、绍兴等市场,学习经验,放开手脚大干了起来。
1989年10月23日,他在《温州日报》刊登招商广告,一下就吸引了很多温州业主前来。
10月26日,四季青服装市场重新开张。
就这样,经历一次失败之后,四季青服装市场在祝浩泉的带领下顽强地站了起来。
到了年末,经过“第二次开业”的四季青服装市场总算有了45个摊位的规模,但生意没有想象中的好,相当冷清。
这时,祝浩泉又灵机一动,把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迁到了服装市场的边上,有评论称,这是迄今为止经济学教科书上不曾有过的经营方式:把与人们日常生活相连的农贸市场安排在服装市场两侧。
12月15日,农贸市场也开张了。“347辆三轮车,3000多辆自行车停在市场门口。”虽然交通有点堵,但祝浩泉心里是乐开了花,“人气终于被带动起来了。”两年后,当服装市场借助农贸市场的人流优势迅猛发展时,祝浩泉又把农贸市场迁到了附近小区。
1992年至1993年,祝浩泉领导的四季青服装市场二期、三期工程先后建成,其市场的营业面积从原来的7000平方米扩展到5万平方米,摊位由45个增加到2000多个,经营服装的品种达5000多种。原来被义乌人、绍兴人看不起的“先造庙,再招和尚”的四季青模式,终于营造出大规模的服装市场,使之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并跻身“全国百强市场”的行列。
四季青服装市场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了,但在市场中拼闯出来的祝浩泉此时的脑子里却在思考更多的东西。“光做市场太单一,市场必须和工贸互动起来。”想到就做。于是,祝浩泉先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品位、改造市场环境外,还搞了生产基地,形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使原来单一搞市场的“静态经济”转化为工贸发展的“互动经济”,造就竞争优势,形成资本经营的规模效益。
四季青集团决定投巨资兴建四季青服装研究发展中心。2004年,一座新大楼在江干区科技经济园区落成,这个被命名为四季青服装研究发展中心的工程一期顺利落成,而在祝浩泉的规划中,中心包括研发大楼、科技活动中心、展示中心、现代化生产厂房等24幢设施一流的大楼,共计13万平方米,其中标准生产厂房10万平方米,如今,许多国际国内著名服装厂商和著名服装品牌已落户研发中心。
画外音:成千上万的年轻女孩早上4点多就赶到市场,在早点摊前吃早饭,然后准备提货、发货。难以想象,像四季青这样一个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一个早上,差不多活跃着30多万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兴起,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而且繁荣了地方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就业。 镜头3:海宁皮革城的“脱胎换骨”
从1994年开业,海宁中国皮革城的火爆局面一直持续到1997年。到了1997年,市场形势骤变。
由于皮衣市场的持续火爆,一些企业打起了偷工减料的歪主意:使用劣质皮,做工水平下降。皮衣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昔日风光无限的海宁皮衣变成了低劣货的代名词。
这一年的冬天,某大城市的一家商场挂出这样一条横幅:“本商场没有海宁皮衣。”
皮革城管委会主任任有法看在眼里,冷在心头:皮装是高档消费品,如果越做越低劣,就不会有出路。
从1996年下半年,任有法下决心狠抓质量,加大质检力度,阻击低劣皮衣进入皮革城。
当时,有不少人对此很不理解: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一切应该由市场协调。任有法反驳道:市场经济不是盲目经济,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所引导。
骂声不断,但任有法坚守自己的信念。
为了阻击劣质皮,皮革城的工作人员曾守在存放劣质皮的仓库门外整整三天三夜。
任有法说:“质量是守出来的。”
质量是守出来,而品牌则是被羞辱出来的。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质量终于上来了。这时候,任有法又发现,偌大一个皮革城里,居然没有什么品牌。
“即使质量再好,没有品牌,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路。”从1999年开始,任有法把皮革城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品牌上:进入皮革城的商品必须要有品牌商标,否则不得进入;优秀品牌打广告,皮革城给予补贴……
在皮革城里,任有法专门设置了两个展示柜,用来展示优秀品牌。
专业市场里怎么可能有真正的名牌呢?这不是公然推销假冒伪劣产品是什么?在当时那种复杂情况下,任有法的做法被不少人误解,甚至遭到羞辱。任有法说,那时候,前来考察的一些领导是“斜着眼看皮革城”的。
扶持自有品牌,任有法绝非嘴上说说而已,他可是实打实的:举办皮革城十大品牌、十大推荐品牌评选活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推介海宁皮衣品牌;2004年,在皮革城商铺租金收入中留出10%自有品牌奖励费,对经营自有品牌且比例超过50%的商户,在考核合格后返还租金的10%。
“贝朗”副总经理潘月红至今仍记得,当年任有法亲自带领客户到广东考察品牌经营的情景。那次考察让过去卖杂货的潘月红大开眼界,促使她转而代理名牌产品。实践证明,只要适当扶持、管理得当,专业市场里同样可以卖名牌。任有法的超前一步正确无比。 从最初的“斜眼看”到后来的“正视”,再到全省推广皮革城经验,不过4年时间。
质量上来了,品牌树立起来了,到了2001年,任有法开始提升皮革城的硬件。
“好产品、好品牌要在好的环境下,才能卖出好价钱。”任有法说。
皮革城内的通道由2.5米拓宽到6米;销售形式改为陈列式,变过去单一销售功能为销售、展示和信息发布多功能并举……
皮革城一步一步进行着脱胎换骨般地改变。
2005年10月,总建筑面积16多万平方米的皮革城新城一期工程完工,其营业面积达到老城的3倍,有大开间店铺1300多个,可容纳经营人员4000人,高峰日客流量达5万人次。
这座新城已成为一座以品牌店、专卖店为主的现代化、商场化的国内最大皮革专业市场,也是“长三角”地区功能齐全、购物方便,集展示、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休闲购物中心。
硬件上去了,营销也要跟上。别人做市场,都是把好店铺尽量卖高价;而任有法却是在品牌上设高门槛。他把皮革城最好的地段划为名牌区,吸引名牌进入,而店铺价钱反而并不高。
“做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均衡性,我们用这个办法把市场做均衡。”任有法说。
能让消费者像逛高档商场一样,逛一个专业市场吗?任有法说,完全可以。30多部豪华电梯、燃气中央空调、自动售货机、咖啡吧、茶吧、水景设置及休闲座椅……皮革城新城被人们称为“高档化的商场化市场”。
早在1996年,皮革城就办起了网站。如今,任有法正谋划着,建立商务平台,做电子商务。
在海宁周边的高速公路上,皮革城的路牌广告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与一般广告牌不同的是,这些广告牌上,除了“皮革城”字样,还有企业名称和品牌名称———皮革城与企业捆绑宣传。
这是任有法的一个创举。
其实,早在1995年,皮革城就开始做路牌广告。为鼓励企业做推广宣传,任有法承诺:企业做广告,皮革城补贴一半费用。
任有法说:“好东西一定要推广。”
当时有人不理解:生意这么好,还做什么广告?
任有法的回答是:有了好产品、好品牌,还要有好的形象。做市场,意识一定要超前。
当初,许多企业没有时尚甚至时装的概念,任有法就劝说他们参加服装博览会,融入到服装潮中去。
任有法说,皮衣一定要融入大服装。
中国时尚皮衣设计大奖赛、皮革服装流行趋势发布、“皮衣时尚,潮起海宁”大型皮衣时尚秀……海宁皮装企业逐渐接受了时尚概念,皮衣生产朝着时尚化、休闲化、时装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任有法说,管理也要创新,要发现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发挥对产业的引导作用。
画外音: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生产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专业市场的繁荣;反过来,专业市场的发展又带来了制造业的兴旺,纺织服装市场与制造业二者互动,带来了整个产业的大发展。
事实证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产业价值的体现,是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品牌提升的重要环节。 镜头4:新世界的“新天地”
登录新世界集团的网站,打开主页,会弹出一个窗口,上面有这样一行令人激动的文字:“双星闪耀中国!”
这“双星”之一是指在深圳福田中心区冲天而起的“新世界中心”,而另一颗星便是数千里之遥的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
黄伟的“新世界”是如何和服装业相遇的呢?
有这样一个说法:2003年初,黄伟的一位朋友托他在广州购买一个服装市场的铺位,告诉他,价位大约在每平方米价格3.5万元左右。可黄伟到市场一问,商铺价位已经涨了不少。等到三个月后,黄伟再到那个市场去看时,发现铺位的价格已经涨到了7万元。黄伟的那位朋友得知这一情况后却告诉他说,即使比这价位高一点还要买。
这件事让黄伟大为震动:他开发过许多楼盘,却不知道服装专业市场的铺位这么值钱,这么抢手。随后,他立即委托了几家公司对全国服装专业市场进行调研,结果几乎全部一致:服装专业市场几乎没有一家亏本,而且还供不应求。
而事实上,早在2002年,黄伟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正在蓬勃兴起的“长三角”地区。凭着商人的直觉,他感到,那里有无限的商机在等着他去开拓……
究竟在“长三角”地区能不能打造出一个新世界呢?黄伟组织人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他先是委托了三家专业公司前往无锡等地考察,提交可行性报告,但三家公司的报告都没有得出结论。
于是,他又派出三路人马,分别前往无锡市政府、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一路人马负责了解当地的政策,进行谈判,另一路人马负责打印当地纺织、服装企业名单,还有一路人马则负责打印当地纺织、服装企业中50万元以上税收企业的名单。
掌握了第一手材料,黄伟长长舒了一口气:“新世界”不仅能在“长三角”地区占住脚,而且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个红红火火的新世界!
在黄伟的眼里,无锡在历史上就有“布码头”之称,交通发达,到南京和上海分别只有1.5小时,到杭州也就2小时。中国是纺织大国,“长三角”完全有实力建一个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集散中心。
2004年,黄伟以巨资在无锡拍得了一块地,他要以40亿元的投资,建设一个全球最大规模、最高档次、最有诚信、硬件水平最高的纺织服装交易城和信息中心。
于是,一个新世界向人们走来……
画外音:近年来,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提升增值,市场硬件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本身档次、销售的产品也都过了低档的状态,更多的是在产品质量上提升、在品牌上培育。专业市场投资大幅增加。不管是投资者来自房地产,还是来自化工石油,最后资金都汇集到了专业市场的建设中。这些投资者投资于专业市场建设是巨大利润的驱使,也是市场这只无形大手在发挥作用。
镜头5:常熟招商城走出的企业家
江苏月龙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月芬的嗓子有些哑,她说,那大概是20多年在常熟招商场做生意时搞坏的。
20多年前,乡村女教师刘月芬利用业余时间,和丈夫摆地摊卖自己编织的针织衫。
1983年的时候,生意越做越大的刘月芬不再满足于在路边摆地摊,颇有眼光的她用自己500元工资在常熟招商城的前身———常熟招商场里租了一个摊位,辞掉工作,专心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
当时,常熟招商城还只是个玻璃钢棚,条件十分简陋: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又冷得令人浑身发抖;如果遇上下雨天,更让人难受,外边大雨,里边小雨,把衣服都淋湿了。那时的招商场里甚至没有开水供应,一天下来,往往是口干舌燥,喉咙冒烟。
刘月芬说,她的嗓子不好,大概就是在那时候搞坏的。
刘月芬在招商场一干就是13年。13年的摸爬滚打,让她挖到了“第一桶金”,为她从事服装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13年的辛苦,换来的是对服装款式、面料、花色等的鉴赏力,是从事服装生产加工和经营销售的技能与诀窍。这些都为她日后创办服装实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条件。
1996年,随着招商城的发展,常熟的服装产业逐步发展了起来。在招商城里闯荡了13年的刘月芬抓住机遇,决定创办自己的生产基地,建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开拓一片新天地。
1997年,刘月芬投资200万元在家乡———大义镇常隆村办起了常熟市月龙制衣厂。虽然只有500平方米厂房、20台平车,但刘月芬心中充满了希望。
这之后,刘月芬和她的“月龙”快速发展。她先后荣获常熟市“十佳私营女业主”、“光彩之星”和苏州市“十大创业女性”等称号。
画外音:3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不仅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创业故事,而且孵化了一大批品牌企业和产品品牌,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重要的“品牌孵化器”。30年来,千万创业者的财富梦想,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形态得已实现;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