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情 > 出口退税全面取消 青岛皮革加工业面临生与死

出口退税全面取消 青岛皮革加工业面临生与死

http://china.BagsNet.com   2007-07-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从去年到今年,中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被列入“两高一资”的限制类行业,是否达到了政府“通过贸易政策促进产业升级”的预期目标?青岛皮革业的生生死死是其中的范例。 

  青岛胶州开发区海尔大道的16号和18号院中一片荒草,曾经的青岛信一皮革有限公司和信五皮革有限公司的厂房已经废弃了半年之久。

  上世纪90年代,来自韩国的两兄弟分别创建了这两家企业。2006年12月9日,两兄弟同一天率领韩方管理人员逃回韩国,留下了两家资不抵债的企业和数百名被拖欠工资的工人,引起青岛产业界震动。

  青岛皮革行业和外经贸局官员都承认,尽管这两家企业经营上存在种种问题,但是2006年国家两次对生皮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是企业亏损最直接的诱因。

  两家企业倒闭的背后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皮革加工的技术从欧洲转移到韩日,又从韩日逐步向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韩国国内对皮革加工业的限制,大量韩资企业转移到胶东半岛。其中,青岛规模较大的就有四家:大明皮革、永昌因特皮革、信一皮革和信五皮革。1997年,大明皮革进入青岛时,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此后年出口额在6000万美元左右。

  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好日子并不长,在经过了21世纪初产能和出口的爆炸性增加后,控制“两高一资”行业被迅速提上了政府的日程。2005年底, 商务部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生皮,同时将皮革产品退税率从13%降到8%。企业成本陡然增加了5%的进口关税和减少了5%的 出口退税

  2006年9月,商务部继续发出专门通知,重申禁止进口生皮出口半成品或成品皮革的加工贸易,但是允许通过环评的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的生皮加工后,通过深加工结转,由下游企业加工成皮鞋箱包等制品出口。同时,不再新批生皮加工贸易企业,企业进口皮革的总量,不得超过2005年的实际总量。

  当时,大明皮革加工生皮后直接出口的比率高达70%-80%,其他几家韩资企业结构也类似。青岛外经贸局统计说,四家韩资企业加工贸易合计进口生皮占青岛总量的99.7%。

  鉴于大批皮革箱包生产企业都集中在中国,如此高的直接出口率只有一个可能性:“国货复进口”。大明皮革係长金雪峰说,以前的皮革企业大量将皮革免税出口到香港,再由广东等地的鞋厂从香港保税进口,可以节省很多费用。

  因此,当国家明令禁止这一方式之后,大明皮革首先想到的,就是努力通过环评,同时与以前的下游厂家联系,商量能否以深加工结转模式代替“香港一日游”提供皮革。

  2006年10月,青岛外经贸局曾对这四家企业做过调研,调研报告指出,企业都表示要在原有10%-20%的规模上,提高深加工结转的比率。

  “我们去企业调研的时候,企业都说没问题,但是当时的进出口数据已经出现一些波动。”青岛市外经贸局计划财务处处长徐政华回忆说。

  而皮革加工业内流传的说法是,信一和信五当年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加工贸易的结转,按相关规定,以内销处理,需要缴纳5%的关税和17%的 增值税,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同时,由于两家企业关系密切,在银行和海关互相担保,更形成恶性循环。一张张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之后,终于上演了管理人员全部出逃的一幕。

  加工企业脆弱的资金链

  信一与信五倒闭后不久,当地银行专门到大明皮革调查,并且催促其尽快归还贷款。

  尽管大明皮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将深加工结转的比率提高到接近90%,渡过了难关,但仍无法再取得银行的信任:皮革这样的“两高一资”行业,已经成为银行贷款警惕的对象。

  “如果国家再把皮革行业全部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那企业困难的就是资金。”金雪峰说。出口退税被全部取消,每美元出口减少退税资金0.3-0.4元,而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政策,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产品,必须按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缴纳关税和17%增值税。这样在加大企业成本的同时,必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而资金成本的增加,则意味着企业必须主动减小产量,因此越是小企业,越能感受到这种政策调整的压力。

  而中国皮革加工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制革行业有近3000家企业,大部分月生产不足50万平方英尺。

  事实证明,由于中国政策调控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在政策调控后活下来的企业往往有利可图。以皮革行业为例,2006年,在多项贸易政策调控下,中国出口成品半成品革数量比上年锐减19.2%,但由于价格上涨,出口金额竟然继续增长了12.3%。

  于是,与其他的外资企业一样,大明皮革曾经考虑转移到越南等新崛起的东南亚国家。但考察的结果令他们失望:越南潮湿的环境并不适合皮革的储放,他们无法像纺织、制鞋等行业一样成群转移。但对于这个无法通过技术来消除污染,也无法被替代的行业来说,进一步转移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青岛市外经贸局在今年7月的调研报告中将大明皮革和永昌因特皮革描述为“在青岛经营多年,银行贷款较多,而且经营品种较为单一,应对外部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报告同时指出,如果国家此后进行加工贸易目录调整,如没有特殊的过渡措施,加工贸易企业经营将陷入困难,一些经营困难企业可能倒闭。


  Google提供的广告

  相关文章
 • 新兴购物游--海宁中国皮革城 2007-07-24 09:39:42
 • 花都狮岭皮革皮具城崛起 年创产值360亿 2007-07-17 09:06:29
 • 抓住优势 投资拓展埃塞俄比亚皮革市场 2007-07-16 11:11:34
 • 出口退税调整 海宁皮革制品出口遭遇冲击 2007-07-16 09:24:35
 • 法国海关:5月份法国外贸赤字继续扩大 2007-07-14 10:24:28
 • 我国皮革毛皮业广东福建地区竞争力较强 2007-07-14 09:52:54
 • 中国皮革业产业链完整 加快走进国际市场 2007-07-13 11:48:04
 • 点燃2008年奥运战火 争切皮革业“大蛋糕” 2007-07-13 11:26:52
 • 中国皮革业加快走进国际市场 2007-07-13 08:32:25
 • 国内皮革化工产品需求渐旺 发展潜力大 2007-07-12 11:25:10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查看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 招纳贤才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站点地图 | 帮助中心
中国箱包网(BagsNet中国)   ©2003-2007   免责声明   粤ICP 05015913
客户服务热线:0755-82267193  82267393  82266655  传真:0755-82267393       邮箱:china#bagsnet.com
全球BagsNet :中国站 | 国际站 | 台湾区站 | 英国站 | 美国站 | 意大利站 | 德国站